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二百一十九章 出不完的乱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九章 出不完的乱子(1 / 3)

把靖江王之事报予朝廷。

这便是丁魁楚针对广西之乱最后议出来的法子。

于面上看来,上报朝廷,等待中枢决策似乎也无不妥,但他身为地方督抚,在境内出现这般篡逆之举是本就该果断处置。

现在这般施为,更多还是带着些拖延时间以待局势明朗的意思。

在原本的历史上,隆武继位之后,以丁魁楚为代表的两广官员并没有立即表态,一直等到其余各省都陆续向朝廷上疏祝贺之后,他才施施然领兵前往梧州。

到了那时,诡异的局面的便出现了。

也不知是那靖江王自我催眠,还是他真认为自己会得到地方督抚的支持,当丁魁楚兵锋将临之时,他竟然连半点准备都无,直到战事骤起全军大溃时,他才反应过来仓皇而逃。

靖江王是傻的吗?

观其所为,大抵并非。

他能以一个旁支小王之身,拉拢了包括广西总兵、广西布政使、广西提学道、桂林府推官等在内的一众大明官员,便能说明其人于揽拢势力方面并非庸手。

他能在“监国”当时就想到控制瞿式耜,调集土司狼兵,向湖南、贵州等地颁诏授官,便能说明其人对当时局面有着颇为清晰的认知。

若是丁魁楚在其“诏令”抵达之时便严词拒绝或是虚与委蛇,那么以靖江王这等人物当不会对领大兵而来的丁魁楚无有半点防备。

由此也便能轻易想来,这二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话到这里便不得不提一句隆武了。

他在丁魁楚剿灭靖江王后便对其大肆封赏,却对同样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瞿式耜不闻不问。

这导致的最重要结果便是丁魁楚在两广几乎无人可制,使朝廷中枢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再突破新低,进而使郑家更不将隆武这個皇帝放在眼中。

其实放不放在眼里大抵也就那样了,可两广地处福建后方,无有此地支持隆武在郑家面前便有些色厉内荏之感。

而郑家也在看清这些之后彻底不再对隆武抱有任何希望,甚至认为连一朝权臣的地位都不值得去维持。

最终,清军在地势艰险的福建轻易得手,由此也便开启了内斗更加激烈的永历朝。

言归正传,在弘光朝覆灭之后,觊觎皇位的藩王虽然不少,但闹出这般动静的倒也没有几个,而细论到地方督抚身上,他们虽都对拥立之功望眼欲穿,不过绝大多数也只是停留在观望的程度。

当然,也不是所有督抚都如丁魁楚与何腾蛟一般,如那云贵川三地...................

“报~~~~~~。”

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沐天波不由将视线从地图上收回,而军帐之中的诸多土司军将亦于此时将目光投至帐外。

沐家自太祖时便镇守西南边陲,待到沐天波这时已历近三百年。

原本,他以为自己也会如先祖一般安安稳稳的在这烟瘴之地过上一辈子,可从去年开始诸般乱事接二连三,便是年仅二十六七的沐天波也便看出大乱已至了。

其实,当北京被破之时,沐天波大抵也没有太多感触,毕竟他驻镇昆明,距离北京几近万里,且不说闯贼和鞑子有没有本事打到云南,便是真打来了却也还不知在何年何月,给他的危机感倒还不如去年再次入川的张献忠。

这张献忠在将两湖、两广以及江西等地搅得天翻地覆后便于去年自夔州入了川,其后他连克数城,连败诸路,便连四川总兵秦良玉亦败在其手下。

之后的事情大抵也能轻易想来,一路连战连胜的张献忠仅用三日便夺了成都,甚至于去年年末时在成都称帝,直接另立一朝。

若只如此,那么沐天波虽会震惊,但也绝对不至于收拢境内土司蛮兵。

可那张献忠之军在夺取成都之后便以极快的速度攻占了川中大部,逼得川陕总督樊一蘅和总督川、湖、云、贵军务,专办川寇的王应熊退至遵义。

这般情形之下,他沐天波虽身处滇中,但在大敌将至的节里却也不得不尽最大可能陈兵于三省交接的乌蒙,等待。

“是应天的消息吗?”

按着常理来说,那兵卒来时颇为急切,待听到自家公爷那略显焦急的声音时便该马上将消息说出,可他心中非常清楚,自己所带消息并非公爷期待的发兵诏令。

由此也便略略犹豫了一下。

只是沐天波已领兵在乌蒙驻扎月余,心心念念想的便是在川贵明军还未彻底败亡时合力攻打张献忠,现在眼见消息已然到来,他又如何能由得那兵卒继续耽搁下去。

“快说!”

“禀国公,五月..........”

“五月怎了?快说啊!”

“五月鞑子自镇江渡过长江,陛下被俘,朝廷诸公退守杭州。”

“啪!”

话音落下,也不知是何人未曾端稳手中茶碗,随即一声刺耳的破碎之声便于帐中传了开来。

长江是所有人心中的天堑,远在云南的沐天波和一众土司军将虽都知道帝国北方正在遭遇外敌内乱,但谁都未曾想到,这才年余功夫清军不仅突破了长江防线,更连大明皇帝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