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都市言情>大乾执剑人> 第一百二十二章 蜀王姬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二章 蜀王姬夏!(1 / 2)

李府后院。 竹溪旁的木架下,葫芦藤已爬满木架,亭亭如盖,中间吊着一个蓝皮葫芦,如婴儿脑袋大小,散发着朦胧光晕,熠熠生辉。 蜀王姬夏站在一旁,阴鸷的眸中倒印着葫芦,嘴角似笑非笑:“还未入清平王墓,就得此灵宝,此趟来太阿郡,却是来对了。” 旁边,一名白袍道士正蹲在葫芦藤滕根处,也不知在忙活什么,半饷后,他才起身道:“王爷,这株葫芦藤生根极深,若冒然移植,恐怕成活率不足一成。” “以你们龙虎山的手段,也不行?”姬夏皱眉。 道士摇头。 他道号明善,是龙虎山弟子,如今入九天应元神府,为地部执事。 “若取种另种呢?”姬夏轻轻抚摸蓝皮葫芦。 “王爷,此葫还未成熟,里面怕是没有种子。”明善微微摇头。 “若本王提前摘取,如何?”姬夏又问。 “此葫还未成熟,便已展现神异,纵然提前摘取,也能保留其一二。”明善回道,“不过王爷,这样做实在暴殄天物。” “你在教本王做事?”姬夏长眸微凝,冷视明善。 明善心中一叹,这位蜀王,真正是喜怒无常,简直比皇帝更像皇帝,若非师命难违,他真不想入九天应元神府。 “王爷,清平县县令李牧在外求见。”院外传来地部修士的声音。 “让他去偏厅等着。”姬夏吩咐了声,又转头看向蓝皮葫芦,脸色阴晴不定。 葫芦虽好,却需要时间成熟。 可是,等确认清平王王墓的具体位置,拿了里面宝物,他就得赶回帝京,不可能为一个葫芦逗留此地。 若留着这株葫芦,他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觉得一定会被外人摘取,与其如此,不如临走时将葫芦提前摘走! 就算葫芦神异减半,也总比被他人摘走好! 足足过去半个小时,姬夏才带着明善道士赶往偏厅。 偏厅中,李牧坐在客位,桌上无茶。 他面无悲喜,并没有被姬夏的鸠占鹊巢而大动肝火,毕竟,这李府曾经是石府,那株葫芦藤本也是石家父子的,既然他能抢来,别人自然也能抢去。 不过,能不能占到最后,就要看个人造化了……李牧眼中溢出一抹寒光。 “王爷到!!”外面传来地部修士的声音。 李牧抬头看去,见两人进入偏厅,为首那人身穿衮龙袍,上绣两条蛟龙,龙行虎步,顾盼间宛若鹰视狼顾,有枭雄之相,正是李牧前几日见过的那个中年人! 另一人身着白色道袍,年约三十,低眉垂目,存在感很低。 李牧起身,拱手行礼:“见过蜀王。” 大乾开国之初,太祖曾定祖制,言及除祭祀外,无需跪拜,即便是皇帝,也只需行躬身礼就可。 不过有句话说的好,祖制就是用来违反的! “李县令,见到本王,为何不跪!”蜀王姬夏快步坐于主位,阴鸷双目俯视李牧,威严如狱。 “敢问王爷,下官为何要跪?”李牧不卑不亢的问道。 姬夏冷笑:“让你跪自有让你跪的道理!何须多问?” “太祖曾定祖制,除祭祀外,百官无需跪拜任何人,下官若是不问,岂非愧对太祖?”李牧道。 “牙尖嘴利!”姬夏冷笑道,“不过今日,本王必让你跪的心服口服!” “请王爷示下。”李牧道。 “朝廷早已传令天下,凡一切神物皆归朝廷所有!李县令,你可清楚?”姬夏喝问。 “下官自然清楚,所以在第一时间就将清平王王墓上报于九天应元神府。”李牧道,“因此,下官有功于朝廷,有功于神府!” “那清平王王墓就在那里,即便你不说,总有人说!你何来的功劳?!”姬夏冷笑着没下李牧功劳,责问道,“但你府中葫芦藤……” “葫芦乃有主之物。”李牧道。 “有主?可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莫说是葫芦,就算是你,也是陛下之臣,怎么,你敢违抗王命?”姬夏冷笑连连。 “王爷误会了。”李牧澹定说道,“下官说的葫芦主人,正是当今陛下!下官是为陛下养的,等葫芦成熟,下官自然会八百里加急,将葫芦送给陛下,王爷,您……多虑了。” “你!!”姬夏脸色瞬间阴沉如铁,似没想到李牧竟牙尖嘴利至此! 他死死盯着李牧,半饷后忽然觉得李牧有些面熟,他凝眉而视,冷声问道:“李县令,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 他没有认出我……李牧笑着转移话题:“王爷明鉴,下官前阵子前往西华郡参加文会,今日才返回,得知王爷亲至,才急着来拜见。” “哦,西华郡文会。”姬夏果然被转移注意,他想起一事,问道,“李县令可在文会遇到帝京七十二俊彦之一的章玉朗?” “王爷真是英明神武,下官不仅见到了,还同他一路回返太阿郡呢。”李牧道。 “他果然来太阿郡了!”姬夏冷笑,“可惜,有本王在,你们注定什么都得不到!” “王爷此话何解?”李牧明知故问。 “你无需知道!”姬夏看向李牧,眼中隐晦不明,“李县令,清平王王墓是你上报,你可愿随本王一探究竟?” 李牧假装大喜,连声说愿意愿意。 姬夏却是冷笑:“忠心可嘉,不过,你刚从西华郡回来,县中诸多公事,就不劳烦李县令大架了!” “啊,王爷言重了。”李牧拱手。 “若没有其它事,就退下吧。”姬夏冷道。 “这……下官告退。”李牧一脸遗憾的走了。 …… 李牧走后,姬夏问向旁边的道士:“明善,你观此人如何?” “王爷,此人自见王爷便不卑不亢,即便被王爷问罪,亦是面不改色,且有急智,能言善辩,若是修为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