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三百二十章 不得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章 不得已(1 / 3)

为将者需权衡种种。

可这种种又岂是好权衡的?

若只将眼光局限于赣州一隅,阿济格前去夺城可算中下,尚可喜准备突围可称为上。

毕竟夺城这种事情变数太多了。

且不说他能否如愿诈开城门,便是诈开城门之后想要控制城池也还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与之相比,尚可喜这种变数较小的应对自然可以称为上策。

若将视线提的高些,把整个江西囊括在内,那么对阿济格之策的评价却要略略提高一些了。

说到底,自赣州被围算起拢共也就半月。

明军只用这点时间便出现在此已是神速,他们又哪里来的时间攻伐江西城池?

以此为基,突围之后固然北退吉安,可要是能夺下赣州又何尝不能坚守待援?

至于粮草..........

这等情形阿济格自然没有功夫将屯于大营的粮草运进城去,但赣州城里的存粮又岂是一两个时辰能够焚完的?

话到这里,似乎突围、夺城也无太大差别,阿济格宁愿承受比突围更大的风险选择夺取赣州确有点歇斯底里。

可要是将视线提到明清之争的全局..........

突围固然能在当下避免全军被歼,但此时明军水师已然杀入鄱阳湖水系。

就算江西清军再做挣扎,最好的结果也只能如多铎一般,凭着再损些人马将主力撤回江北。

与之相比,反身进攻赣州自然得承受颇大的风险,甚至还会因争取时间而让损失远多于突围。

可要是真能以此城坚守待援,那么在理论上总还有一线扭转战局的可能。

当然,这一线希望极其渺茫。

它不但需要江西清军反应迅速,在最短的时间内驰援赣州,更还得在具体作战时尽最大可能规避明军水师的影响。

对此,阿济格自是心知肚明,他亦能想到稍有错漏便是全军被歼。

只是............

他们兄弟败不起了,大清亦败不起了。

从表面来看,先前的江南之败并未引起太大波澜。

除了满人上层因此而产生了些权力变动之外,其余各处还是该进攻的进攻,该防守的防守,似乎并没有将这此挫折当做多大的事。

这也难怪,毕竟自入关之后满清便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大杀四方。

哪怕其权力基础远称不上稳固,满人的统治也只将将展开,但不管是内里的反对势力还是怀着二心的,却也不会傻到才输了一场便急吼吼撕破脸皮。

依着阿济格的脾性,本是想不到这一层的。

可这几個月以来,他们兄弟之间书信不断。

在多尔衮和多铎的提点之下他不但晓得了隐藏在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更明白了此番若是不胜会有怎样的后果。

归到根里,多尔衮能够掌控清廷的最高权力乃是各方妥协的结果,满人能够以小临大却是地方势力不得已的选择。

一旦多尔衮兄弟无法再给满人贵族抢来土地生口,清廷席卷天下的势头得到遏制。

那么不论是满人的内部矛盾,还是清廷的族群问题都会在短时间内彻底爆发。

届时且不说多尔衮有没有能力安抚好自己的兄弟侄儿,便是此起彼伏的反叛也足以让清廷左支右拙。

此等情形之下,选择突围就成了苟延残喘,反倒是再攻赣州却还有一搏之机。

似阿济格这等赢了二十年的将帅又怎会选择突围?

历史本就如此,若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那么他们的很多选择在后世人眼中便成了脑袋发昏、不可理喻。

可若真正从字里行间看明白了历史人物处境,想来也只能看到三个字“不得已”。

朱慈烺放弃稳扎稳打,选择直扑赣州乃是不得已;阿济格放弃整军突围,选择再攻赣州乃是不得已。

说白了,个体在大势面前不过随波逐流而已,能够尽最大努力顺势而为已是艰难,又怎可能......

-----------------

“清军攻城了?!”

“是,据向将军所报,他在寻见胡总兵之后便发现有一批清军直往赣州而去,此时他已率兵紧随其后。”

此时距朱慈烺做出各种安排已过了快半个时辰,在这段时间里,各种军情号令由探马送出传来,可让他费心思量了的却也只有这一条。

初闻兵卒所报,朱慈烺自是满脸惊讶,不过他队明清两方的处境有着颇为深刻的认知,待思量一阵之后自也能品出其中味道。

垂死挣扎罢了。

此时明清两军正在激战,莫名其妙冒出来一队人马,能够顺利靠到城下都已算是万元吉失职,又怎可能对赣州产生什么威胁?

“向仁生带了多少人马?”

“探马没说,不过清军人马似是不多,凭向将军之能当保赣州无虞。”

在这兵卒眼里,陛下有此一问乃是担心赣州的安危,可他哪里知道此时陛下的关注点早已落在了清军大营之中。

在他先前的安排之中,前两个梯队的人马虽各有任务,但究其根本却都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