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三百一十二章 你们都觉得朕着急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二章 你们都觉得朕着急了?(1 / 2)

朱慈烺能够想到,当何腾蛟等湖南诸官接到军令时那帮人会有什么反应。

他晓得,于现阶段而言,最稳妥的方法应该是命湖南明军杀入江西,以牵制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的驻防清军南下支援赣州。

如此一来,他便能从容将常冠林所部从抚州解放出来,然后以雷霆之势把被山峦河道拘住的阿济格直接歼灭。

可他不想再拖,也没有时间再拖了。

此等谋算虽能稳稳吃掉清军的这支主力,但若按部就班,清军大可以丢卒保帅舍弃这路人马,转而将防御重心放在武昌襄阳一线。

届时想要将鞑子彻底赶回江北,明军就得一座城一座城地攻下去,这仗也便从突袭打成了正儿八经的消耗。

切莫以为清军入关的时间还不算长,便不会出现一座城池让明军束手无策的情况。

远的也不必多提,单拿那徐勇来说,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便以一介降将之身做到了为清廷效死,其中尤以三场守城战最能体现他对大清的忠诚。

第一场便是金声桓反清之时的赣州守卫战。

那一战徐勇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凭着三千兵丁,生生将金声桓大军在赣州城下挡了数月。

这不但阻止了湖南、江西明军的会师,更还为清军调集人马争取了足够的时间,若从战略角度而言,说是救了清廷一命都毫不为过。

再一战便是守长沙。

那时明清两军基本算是在湖南进行决战,而李过、高一功趁着后方空虚之机连克数州,待到兵锋直抵长沙之时,清军唯有长沙一城还在手中。

若这一战徐勇没能守住长沙,那么湖南的局面定然会为之一变,争取到宝贵喘息之机的明军说不得也还能给鞑子造成一些麻烦。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勇最终还是凭着自己的守城之能拖到了明军生了内乱。

至此,何腾蛟等人便也失去了最后一次改变湖南局面的机会。

最后便是辰州之战了。

善于守城的徐勇虽在这一战中被明军乱刀砍死,但他在这一战中用辰州这等小城生生顶了孙可望所部数万人马一个月。

若非最后白文选以战象攻破城门,说不得他的守城神话还能继续持续下去。

当然,现在的徐勇这个大清的忠臣已被胡一青一枪刺死,但朱慈烺却不能保证清军之中会不会再出现张勇、赵勇之流。

若真等把阿济格所部尽数歼灭再反身进攻武昌等沿江大城,谁晓得朱慈烺会不会也如郑成功、金声桓、李过一般在某座大城面前撞個头破血流?

话到这里许有人会说,此时的大明已算是在长江以南站稳了脚跟,就算先攻阿济格所部会给清军留下布置的时间,但等到那时清军在长江以南早就没了机动力量。

只要花些时间无论如何都能凭着水师之利把那些大城尽数拿下,总不至于在战略上这般冒险,将原本可以用来封锁阿济格退路的湖南明军调去攻城,平白添上些风险。

道理的确是这么个道理,但荷兰人在他腰眼上捅的这一刀实在太疼了,若不能集中精力将这帮子强盗一次打疼,他实在没有把握于两线作战之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却也不是朱慈烺杞人忧天,拥有后世记忆的他对那帮子白皮豺狼的脾性实在太熟悉了。

在鸦片战争之前,那帮子劫掠成性的孽畜还能因着近千年积累下来的威压而对鞑子政权维持着一定的体面。

可清廷在那一战中的软弱表现却让这老大帝国在白皮眼中的地位从一流强国沦落成了二流。

其后,在白皮们的一次次试探之中,清廷最后的遮羞布一点点被撕下,待到甲午一战败于倭奴之手,白皮们更是肆无忌惮。

若非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这延绵了数千年的文明也便只能落得非洲、中东、南美一般的境地。

只是..........

“陛下,依末将之见,咱们还是应该先拿抚州,待与常总兵所部会师之后再攻南昌。”

此时的明军水师已顺利进入鄱阳湖中,可由于水路之间并不相连,所以攻打抚州放开常冠林所部的手脚和攻打南昌打通去往赣州的水路便成了两个相互矛盾的选择。

面对这一抉择,朱慈烺并未在第一时间发表意见,而是在把几名将领召到自己的船舱之后才把问题抛了出去。

显然,对于这个选择各人都已在心中思量过数轮,当方国安率先将自己的想法说出之后,他们也未犹豫便一个接一个表达了应和之意。

“陛下,末将与方总兵一般,也觉得应当先破了抚州。”

“是啊陛下,阿济格所部虽已成了瓮中之鳖,但狮子搏兔也当全力,有常总兵所部相助却也能少些波折。”

“末将附议。”

第一句是侯承祖说的,第二句是张鹏翼说的,第三句是向仁生说的,但当他们二人的话音落下之后,朱慈烺并未将自己的想法流露半点,反而在一阵踱步之后对着充当御前护卫的胡一青问道。

“你怎么想的?”

待听陛下问来,胡一青顿时一愣。

论到地位,他不过一地方副将而已;论到经验,他能拿得出手的也只赣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