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二百七十九章 得看你答得好不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九章 得看你答得好不好(1 / 3)

随着江西之战在朝议中通过,整个江南立刻便动了起来。

对于此战,陛下是极其重视的,这不但是他登基之后的第一场大战,更是稳住长江以南的决定性战役。

所以兵部与越其杰在筹划之时便准备尽最大可能在兵力上对江西清军形成绝对优势。

这话说起来简单。

毕竟此时的大明仅在江南便驻扎着近三十万拥有一定野战能力的大军,可此时的大明并未占据两淮一带,在面对处处天堑却处处漏风的长江防线之时却得用大量兵力将其堵上。

如此一来,临时自各个防区抽调人马便成了有些无奈的应急之举了。

当然,这无奈也只是有些而已。

依着现下的情况来看,如苏松、浙江这些地方并不需直面鞑子兵锋,而这一片不光驻扎着黄蜚、吴志葵的陆营和沈廷扬的水师,更还有当初在杭州之战时新募得的几万民壮。

自这里抽调個三万多,再从芜湖、镇江弥上一点,归到越其杰手中的兵力也就有十万左右了。

不过这里面还存在一个问题。

驻扎在苏松、浙江的兵力虽是不少,但其统属却着实有些混乱。

如此情形之下,暂领这一带防务的黄蜚自然得把各将全都召来,好好议一议要抽调哪一路一人马了。

-----------------

2月15日

松江距离苏州不过二百余里,吴志葵从接到消息算起也仅用了三四功夫便已到了苏州郊外。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从宁波一路赶来的钱肃乐,却也大出其所料之中。

这钱肃乐曾官至刑部员外郎,只因丁忧才躲过了北京失陷这一劫,其后清军渡江,明军几不能挡,于此生死存亡之际,他便用在籍官员的身份在宁波招募义军准备与鞑子决一死战。

也不知是同仇敌忾,还是民风彪悍。

那一阵子在浙东周遭一股脑出现了数路义军,而张国维恰好也在此地,两人一番商议之后便由官职略高,且还打过几仗的张国维领兵支援杭州,而他则继续留在浙东,专责兵源钱粮之事。

后面的事倒也不必多说,张国维被任成户部尚书,钱肃乐便是不通军务却也不得不暂时接下了统领义军的重担。

由此,当两队人在苏州郊外相与之时,吴志葵便也没觉得有什么意外的。

“久闻钱督师威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啊。”

“哪里,哪里,吴总兵才是劳苦功高、国之干城。”

二人虽文武有别,但在这荒野相见之时却也称得上气氛融洽。

这里面的缘由自是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经了战乱洗礼,各人之间的地位高低却也和手中权责、实力有了牵扯。

这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在安稳时节,武将受着各式规矩的束缚并不是文官们的对手,可到了现在,那一条条规矩却随着世道的混乱而逐渐失了作用。

如此情形之下,但凡有点脑子的文官便不会再似当年那样在武将面前摆出盛气凌人的模样,这般场面的出现自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一番规程之后,两人便结伴往苏州而去。

也不知是担心无有话题会使气氛变得尴尬,还是钱肃乐真的有心求教,总之两人之间的话题便一直停留在了江苏战事之上。

“吴总兵,依你之见此番会抽调哪支人马啊?”

“这个............”

待听钱肃乐问到此事,本还无所不答的吴志葵却沉吟了起来。

这倒不是他不愿回答,或是心有顾虑,关键在于这一带的情况颇为复杂,调哪支南下都能说得通,不调哪支也有合适的理由。

如此情形之下,便是他这能被称作老将的人却也难免有些犹豫了。

“不瞒您说,这几日末将也一直在想,可思来想去却也难有头绪啊。”

按着常理来说,话已至此话头便也落到了另一人嘴边,可吴志葵终归还是有心与钱肃乐打好关系,所以紧接着便分析了起来。

现下驻扎在苏松、浙江一带的不但有官军、义军,更还有胡茂祯和李成栋等人麾下的数万降军。

乍一看来,似乎调胡茂祯所部南下最为合适,他们不但战力强悍,南下之后还能与其统兵官汇合,可要是以阴暗些的心思来想,陛下好不容易将胡茂祯和麾下大部分开,若就这么任其重归一处,显然也有些可惜。

余下的便是李成栋和官军、义军。

义军自不必考虑,此番南下毕竟是要和鞑子打硬仗的,凭着义军的战力大抵也不足以但下这等重责,而吴志葵也恰恰是思量到这一步便在李成栋和官军之间有些难以抉择了。

“吴总兵言之有理,不过依本官所想,陛下大抵是会倾向于调官军南下的。”

听完吴志葵的分析之后,钱肃乐自也得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可当他话音落下之后吴志葵却是陷入沉思,竟一反路上常态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若从是否稳妥的层面来想,调几支官军南下自然是最佳选择。

说到底,李成栋不但是迫降,更未曾如胡茂祯一般交出足够分量的投名状,若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