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二百三十五章 郑家如何敢来广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五章 郑家如何敢来广东?(1 / 3)

打通海路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

其间不但牵扯了与海上强国的交涉,更还关乎于大明国力。

所以,在与那几个致仕官员商议之中,广东本地势力也表现得极其务实,第一步只不过就是想让太子殿下用广州知府衙门的名义往南洋去上一份信函,以此来扭转大明对海外子民不闻不问的态度。

为此,他们甚至不惜抛弃合作多年的丁魁楚。

切莫以为在此事上只有朱慈烺占了便宜。

一国之国策并非轻易扭转,更何况这还是祖制。

若非朱慈烺搬出了神宗实录,说不得仅这一封函件便能在士林之中翻起天大的风浪,进而对其声望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此看来,这番交易到底是谁占了便宜却也说不太一定。

不过经此一事,朱慈烺的收获又不止是获得了广东的支持。

还在江南时,为了海贸奔波的似乎只有谭昌源和其背后势力,余者显然对这个并不算上心。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因为江南已陷于乱局之中,诸方势力要么在寻自保之法,要么在牟图更大利益。

但不管怎样,与广州这种一见机会便能在几個时辰之间全部动员的情形相比,江浙的反应终还是冷淡了些。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两地势力的利益并不一致。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两地虽都靠海,但江浙鱼米之乡的地位已维持了很长时间,在巨大的惯性之下,江南的地方势力更加偏向于地主一些,所谓海贸、手工业大抵也只能算是副业而已。

再看广东,除了珠江三角洲之外,各处都能称得上山大沟深,而适宜耕种的三角洲又才堪堪完成开发,所以这里的大族却要偏向于商人,地主这个身份似乎更像是稳定现金流的来源。

有了这番认知,朱慈烺的决定也便不难猜到了。

现阶段,他的基本盘仅限于江南,唔.........可能还有残余的江西,此地各方力量之间虽存在种种矛盾,但于根本利益上,他们却是一致的。

若朱慈烺安安稳稳还好说,可要是触及到了核心,大明的监国太子还能在江南站稳脚跟吗?

话到这里定会有人再将那几十万人马拎出来说说。

苍天啊,遍览史册,哪个造反大将不曾受过皇帝信重?

可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又见哪个手下留情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广东的支持便显得弥足珍贵,其间道理不问可知,倒也无需赘言。

总之,此番饮宴之后,各方终还是以能够接受的代价换取了想要的东西,而朱慈烺则在酒宴结束之后立即向胡茂祯下达了赴肇庆平乱的命令。

至于徐文爵...............

老实讲,自被派到崇明岛之后,徐家二公子便过得一日比一日憋屈。

救援杭州没他的份,苏松之战没他的份,其后的宣城、芜湖,他更只在此番南下时才通过宿卫口中知道了个大概。

这般情状,他一个早早就跟着太子殿下打过仗的人又怎能不感到憋屈。

不过徐二公子毕竟还是识大体的。

他深知崇明岛的重要性,亦知道被派去守这破岛乃是殿下的信重。

由此,他虽还是心中郁郁,可在整训水师陆营,加强崇明防御之上却还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甚至还通过选拔和新募的方式在崇明岛上整出了一支千人规模的队伍,却也算是没浪费这两个多月时间。

论及陆战,这支队伍自然是比不过胡茂祯所部的,但由于其兵源本就是水师陆营和崇明百姓,这支队伍便有了善于水面作战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朱慈烺才在此番南下之中特意将其带上。

话到这里便不得不提一下广东的地形了。

旁人许会觉得这里靠海,必定如江南一般水网密集,可实际上若将三角洲去掉,那广东便只余一片山地,其间虽也有几条大河自山间汇入大海,但水网密集却是远远谈不到的。

这便是广东的特点了,三角洲一带水网遍布,其余地方皆以山地为主,而那肇庆恰恰就在三角洲边缘,且被一条名为西江的大河以倒几字形环绕。

以此为基,朱慈烺命徐文爵随行便带着些预则立的意思了。

当然,在接到南边的消息时,丁魁楚已然退守肇庆,按着朱慈烺的设想,与逆王的战斗当在三角洲这等水网遍布的地方发生。

可谁曾想,其人虽连败数场,但竟在退到肇庆之后便死死将叛军挡在了此地。

这一方面说明叛军缺少攻坚的经验和能力,但另一方面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丁魁楚多少也还是有些能力的。

“有援兵的消息吗?”

待见见参将赵千驷入得州府大堂,丁魁楚待将手中茶碗缓缓放下才淡淡地问了一句。

连败数场的广东军虽只能勉力防守,但他却一直表现得极为从容,似乎从主动出兵平叛到被迫退守肇庆的变化并没有对他产生多大的影响。

这却也难怪,他虽才到梧州便被赶了回来,但在这个过程之中却也得到了广西境内的详情。

据情报所述,广西境内各个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