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二百零七章 话里有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七章 话里有话(1 / 3)

多铎离开宣城时带着数千人马,如此大规模的兵马调动,明军哪怕在最初没有发现,但这最初大抵也就半日多些而已。

面对这种情况,朱慈烺立刻意识到清军内部出现了问题,随后他将宣城诸事给常冠林一番安顿,待觉诸事妥当便领着宿卫向北而去了。

其实朱慈烺原本是想带着常冠林及其部属一同北返的。

毕竟应天和芜湖拢共也有七八万人马,早前因为诸般缘由,这两路人马虽只是被动接招,但现在多铎已然回返,这么一支大军自然也就会成为巨大的变数了。

如此看来,领一支得用人马回返当是必要,可他权衡再三却还是做出了取舍。

在朱慈烺原本的设想里,最好的结果就是把清军逼回苏南,而他则会趁着清军重新组织粮草、兵源的功夫尽快消化江南。

待做完诸般准备之后,真正的江南决战才会来临。

这样的判断虽未与诸臣商议,但也是朱慈烺基于双方实力所做出的。

说破大天,他手中并没有多少能够拉出去野战的人马,而应天、镇江一带却少有能够互通的水网。

在水师无法顺畅调动的情况下,想要将清军赶回江北无异于痴人说梦。

若强行求战,漫说讨不了半点好处,说不得便连先前所获都要尽数吐了出去。

以此为基,尽快消化所获的地盘和人马就成了当务之急,朱慈烺将常冠林留在皖南,以此作为其后诸策的底气自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至于说苏南该当如何..............

对此,朱慈烺看得极其清楚,战局到了这般地步,明军无力将残余清军赶回江北,而清军也不敢再贸然踏足水网密布之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暂时罢战便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有了这样的认知,朱慈烺北返的目的也就非常明显了。

一来是布置其后的防御,二来则是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加强对袁继咸所部的影响力。

话到这里,许有人会问,缘何只提袁继咸却不提左梦庚。

若要解释这些,却也不得不再次说到朱慈烺对诸军的划分上了。

早先便提过,在朱慈烺心中已将各军分了个三六九等,如左梦庚一部便是这三六九等里最........难搞的那一类了。

由此,在没将清军赶回江北之前,他也就不打算对这一路人马做什么了。

朱慈烺的这番谋算可谓极其符合江南实际情况,只是.................

“袁督,帮本宫参详参详。”

将将入得大营,朱慈烺只对袁继咸说了这一句便急不可耐地往军帐中而去。

眼见殿下这般模样,各人自知这是有大事要谈,不过太子殿下也未要求旁人回避,诸将在一番犹豫之后终还是跟了上去。

“..................,所以本宫想以溧阳和常州为基点,将鞑子锁死在苏南。”

将自己的想法细细说了一遍,待到诸人似是消化完毕之后,朱慈烺便将自己有关防御的设想说了出来。

选这两处地方倒也没多少讲究,说白了就是它们都处在关节要点,且周遭都有与太湖相连的水路罢了。

这般谋算看似没什么出奇,但却能称得上扬长避短。

是以,袁继咸在略一思量之后也就表示了支持与认可。

不过他与“朝廷”取得联系也就才这么点时间,对朝中局面虽不是两眼一抹黑,但对各军实力却也谈不到了解。

所以,在对朱慈烺一番吹捧之后,他也就顺口问起了太子殿下关于这两面主持之人的意向。

“这个............”

朱慈烺犹豫了,只是他这犹豫既非不愿向袁继咸透露心中人选,又非还未思量妥当。

若要究其根源,却还得与苏松一带的局面连在一起说。

此时苏松的清军主力全都缩在苏州城里,其余各县的零散人马要么在前去集合的路上遭到了明军大队的围攻,要么仍然坚守于各城之中。

总得说来,虽然苏州清军的力量仍然不可小视,但地处水网密布之地,他们倒也不敢做什么多余的动作。

由此看来,苏松之光复当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和功夫。

那么问题便来了。

整個苏松的明军几乎都有差事不能轻动,能够腾出手来光复个城的却只有吴志葵所部,若真让这一片地方全都落在他的手中..........

会不会再再冒出来一个左部?

这般心思看起来似是将人想得太坏,但细细想来却也是不能不考虑到的。

所谓防患于未然。

吴志葵在之前的战事中还能算是表现尚可,但从实际情况来说,朱慈烺除了能通过军饷对其施加影响之外却无其他手段能够控制其军。

当然,这样的情况其实广泛存在于江南明军身上,却也非吴志葵一部独有。

可由于战事的发展,朱慈烺在苏松已没了军事存在。

甚至说,战局若是按着朱慈烺的设想发展下去,他在很长时间之内都无法将自己的力量投放到这一区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