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一百九十五章 藩镇?不可能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五章 藩镇?不可能的(1 / 3)

安吉距芜湖有三百多里,若是走陆路的话不但得花上十余天,其间还需路过宣城一带。

这条路,对急于赶到芜湖的朱慈烺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所以,在一番规划之后,他这一路人马便先由陆路到达广德,再从广德换乘舟船沿着水网北上,如此才在数日之内行完了这三百余里。

话到这里,便不得不将吴易单独提出来夸上一夸了。

莫看这位职方主事职级不高,手中亦无强军,但在早前崇明岛一会之后却在朱慈烺的各个谋算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便拿对杭州本地势力的打压来说,事情发出来时,有不少人都已品出了不对,待到张印立往太子帐中走了一遭后谁还能没个高低眼?

换成以前,余下的那些人大抵也不会拎着自己的脑袋和太子殿下硬顶,但要银子管够,要粮食没有的阴损事还是能做一做的。

可到了现在,朱慈烺各军的粮食供给都没出过什么问题,各家在此事上也都能算尽心尽力。

缘何?

除了怕刀子落到自家头上之外,大抵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招数当是无用吧。

早先说过,吴易奉史可法之命回江南为江北驻军筹集粮草,待到功成回返之时,江北却已落入了清军之手。

其后,吴易与黄蜚等人在太湖中坚持抗清,待到崇明岛一会之后诸将归于太子殿下麾下,而这批粮草军资也就顺理成章的........

当然,朱慈烺到现在都还没有真正动用过这批粮食,他甚至不清楚这批粮食的具体数量,但当初筹办此事时动静闹得极大,整個江南的大族都知道这批粮食的存在。

如此一来,谁都知道无法在粮草之事上给太子殿下添堵,自然也就无人担着天大的干系做这无用功了。

功劳大吗?

自然是大的,但在朱慈烺眼中,吴易最大的功劳却是凭借对人面的熟悉,通过一条条水道将被清军打成豆花的江南重新连接在了一起。

由此,诸路人马才有可能对准备集结的各城清军造成一定的打击,硬生生让五六万清军无法形成合力,进而对战局产生影响;

广德才能在太子殿下准备北上之时,以极快的速度筹集到足够的舟船,最终使其只花了数日功夫便到了芜湖左近。

只是.........

“可惜了。”

在船队驻锚之后,朱慈烺看着那一座座坞堡显然有些遗憾。

广德有水路,安吉也有水路,但这两片水路之联通却需通过太湖和大片敌占区。

所以载运朱慈烺这路人马的舟船多只是就地募集的民船,自然也就不存在凭借火炮之威击穿芜湖防线的可能了。

“殿下,听闻那图赖已率军来了芜湖,溧阳、宜兴定然兵力空虚,莫不如遣一支人马趁此良机拿下这些城池,好打通水道。”

侯承祖不是什么善于攀附的人,但这一路他与太子殿下同行,于情于理都该守在其左右,所以在数日接触之后,他也算是对这位殿下有了些认识。

由此,也便在朱慈烺话音落下之时猜到了他在“可惜”什么,继而拿出了自己的方略。

老实讲,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心态一变再变,远超生命的前几十年。

江北丢失的消息刚刚传来时,他迷茫过,也犹豫过,但最终他还是做出了毁家纾难与鞑子拼死一战的决定。

其后鞑子一路南下,江南各城陆续投清的消息不断传来,但他在绝望之余却也未有半点动摇,只是秣兵历马、全力备战,静待最后时刻的到来而已。

待到崇明岛一会,突然出现的太子殿下虽如一道曙光射入每一个心存决死之意的将帅心中,但任谁都不曾觉得大明在江南还能有什么作为。

直到...........

一战未接!

尼堪授首!四万清军降的降,死的死,而做好了殉国准备的侯承祖竟然连一场仗都没能捞到!

要知道连吴志葵那等兵匪都与鞑子打了一仗!

如此情形,他怎能甘心?

好在殿下布好新的谋算后将他派到了太湖之中,只待鞑子从湖州北撤便尾随骚扰。

可谁知这次鞑子竟一头扎进了天目山中,他一路的任务却又落到了空处。

那两日,侯承祖真可谓寝食难安!

要知道太子殿下虽不看重首功,但打过硬仗的队伍肯定会比空走了一遭的受重用的多,他便是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儿子、后辈、家族着想。

由此,求战之意也就一日盛过一日。

也倒是天不厌弃,没过多长时间,侯承祖便接到了军令,命他随殿下一同北上去往芜湖,可这一路行来,他还没高兴几日,却又从殿下言辞之间发现了一个令他失望的情况。

太子殿下似乎有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法子。

此行重点只是收拢袁左二部,根本没打算在芜湖打仗。

如此一来,他也就只能将捞战功的算盘打到旁的上面了。

对侯承祖的心思,朱慈烺自然是不清楚的,在听到这个建议之后,他也没说什么,只是在摇了摇头之后便将注意力投到了远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