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一百六十二章 去应天救太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二章 去应天救太子!(1 / 3)

且不说朱慈烺到底算不算歹毒,在看到那封信后,多铎却着实生出了左右为难之感。

从表面上看,清廷可谓团结一心。

几位有实力争夺皇位的王爷非但没有大打出手,反倒为了大局拱手将皇位让给了一个小娃娃。

单单以此来看,大清这帮王爷的心胸气度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上都能算得上顶尖。

可身在其间的多铎却知道事情压根不是这个样子。

当年努尔哈赤死后,除了年纪尚轻的多尔衮三兄弟之外,其余成年贝勒势力大抵相当,并无特别强悍的。

为防头上出现一個势力强大的主子,黄台吉联合几大贝勒强让多尔衮兄弟之母大妃阿巴亥殉葬,算是从其手中夺了汗位。

其后黄台吉为了巩固地位,对诸位贝勒又拉又打,最终使他们父子俩成了八旗之中势力最强的。

所谓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当年他能联合诸位成年贝勒欺负多尔衮三兄弟,待其死后,多尔衮便能摸准诸王心脉共同阻止豪格继位。

只是这个过程对外的表现却与当年有所不同。

在外人看来是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以代善为代表的中立势力在中间弥合矛盾。

可实际情况却是两蓝旗和两黄旗明确支持豪格,两白旗明确支持多尔衮,而以代善为代表的两红旗和中立势力却在明面上打着防止内斗的旗号,暗地里却与多尔衮眉来眼去。

如此一来,局面便从豪格占据绝对优势变成了双方势均力敌。

最终大清皇位便以和平的方式交到了一个六岁的娃娃手里,而朝廷之中便形成了现在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

代善的行事逻辑其实很好理解,黄台吉当政这些年他虽地位尊崇,但却时不时便会受到打压,若非他擅于判断形势果断选择在家赋闲,说不得也会与其他几个贝勒落得同样的下场。

有了这番经历,他当让不愿意头上再出现一个握有绝对势力的皇帝。

选择支持多尔衮与豪格打擂台,从而让皇位落在一个人畜无害的小娃娃手中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

对清廷局势有了这样的认知,再反身来看朱慈烺的上中下三策便能品出其中味道了。

上策当真是上策,哪怕折了尼堪,甚至被迫退回江北,但这年余功夫他们已拉拢了不少如图赖这样的其他各旗将佐,再加上代善的支持,只要他们三兄弟应对得当,倒也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压制豪格。

中策亦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在其实施过程中却还需面对不少风险。

而下策..............

老实说,多铎的心意其实是偏向于这下策的,一旦顺利攻下杭州,江南便又是一番局面。

届时有战功打底,他们三兄弟的锋芒自然无人能挡,甚至说摄政王再进一步亦非完全不可能之事。

可如朱慈烺所言,这下策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一旦在短时间内不能攻下杭州,那么多铎便有可能陷入重围之中,哪怕不会全军覆没,伤筋动骨却也是极有可能的。

到那时豪格再次生事自不必说,便是老代善也会狮子大张口,他们三兄弟若想维持大清稳定就得损失更多利益,大好局面也会因此而再难重现。

朱慈烺将这些掰碎揉烂放在多铎面前自然没安什么好心。

这封信等于明明白白地告诉多铎:我知道你的处境极其艰难,也知道你能选的路。

那么问题来了,在敌人对自己的处境一清二楚时该怎样选择呢?

是不是有一种不管自己如何施为都会落入敌人谋算之中的感觉呢?

“你意下如何?”

想了许久,多铎终还是没有拿出决定,待朝面色阴晴不定的孔有德看了一眼,他便随口问了一句。

“这...............”拖了一个常常的音,以显示出自己的纠结和犹豫,随后孔有德便皱着眉头说道:“难啊。”

这样的局面当然难以下定决心,但他的口中的难却还含着另一层意思。

他孔有德矿工出身,于寻常时节自然想不到朝中争斗那一层,但在看了书信之后脑中错乱无序的各种事件却在一瞬间串在了一起,他也清楚地意识到多铎这个问题的深层含义。

若只从问题本身来看,多铎只是在问该如何选择,但信中已经将朝中几股势力的争斗和上中下三策连在了一起,那么不管孔有德提出何种建议都代表着他支持其后的斗争方式。

说白了这是多铎在接此信逼迫孔有德站队。

老实讲,若换刘良佐、李成栋在这,说不得就兴高采烈地站在多尔衮三兄弟这边了,但孔有德已经和满人厮混了十多年,深知一个汉人要是掺和到满人的权利之中,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般情形之下,漫说他真的不知该怎么抉择,便是知道一些也定然不敢在此时显摆。

至于说会不会因此而得罪多铎.................

这个他倒不太担心,毕竟满朝汉人大臣都是这样的做法,只要自己在对上大明时竭尽全力,想来多铎也当不会太过记恨。

“你是汉军旗的人,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