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亲身入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亲身入营(1 / 3)

清军的混乱因和讬之死而平息,随后尼堪便果断命全军往西退了一些。

朱慈烺虽不知尼堪到底用何种手段将军心稳了下来,但他却知自己错过了一举冲垮敌军的机会。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那仅有三两丈宽的小河于清军而言犹如天堑一般,可谁又会说,明军便能视其如坦途呢?

叫停了正在登船的兵卒,朱慈烺不禁连呼可惜。

眼见他似是打了大败仗一般,常冠林便思前想后,终还是觉得该劝上两句。

“殿下,这路鞑子已是死子,只要我军稳稳守下去,用不了几日他们定会不战而溃,您万不可急躁啊。”

常冠林曾听卢太师说过。

当年孙承宗辽东经略时,以练兵、修城为己任,步步为营,渐渐推进,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并与登莱巡抚袁可立所支持的毛文龙两相配合,锁得女真几不得食,险些从强盗集团退化成茹毛饮血的野人。

若大明能将这样的战略持续下去,胜败之事暂且不提,女真势力出现严重退步却是一定的。

可之后一场死伤仅三四百人,于全局并无太大影响的柳河之败却让孙承宗失了蓟辽总督之位。

其后锁困后金的策略被抛弃,毛文龙所部的处境也因失去文臣支持而日益艰难,待到袁崇焕将其斩杀,后金便如龙入大海、虎归山林,直至借着诸般机遇从白山黑水间的部落成为席卷天下的大清。

此事虽已过去多年,但若细细想来却会发现当年的后金的处境和现在的尼堪何其相似。

只要朱慈烺不似当年的大明那般放弃困锁之策,那么尼堪所部被灭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所以当常冠林察觉到朱慈烺的急躁后,才因担心太子殿下重蹈当年覆辙而忍不住劝了几句。

对其心中所思朱慈烺大抵是不太清楚的,但他却知自己的急躁并不会因几句劝解而消散。

就在他去别处巡视的这一阵子,数封军情相继传入手中。

其中最无关紧要的便是刘良佐领着几千人马北逃,而最让他心焦的却是有一大批带着火炮的清军正在南下,距杭州只余几百里路程。

他不清楚这路人马到底有多少人,也不知道这路人马源于何处,更不明白他们为何不去与应天清军汇合,反而舍近求远直直南下。

但他却知道这路人马的目标定是杭州,只有万余新募之兵和数千残军防守的杭州。

若是他无法在这路清军到达之前回防的话,一旦失去杭州这个关键节点,那么江南之地就会成为明军的囚笼。

届时他要么放弃应天退守湖广,要么留在江南做困兽之斗,直至败亡。

如此情势,他又如何能不因错失立刻结束战役的机会而急躁?

说来也是缘分,此时尼堪的处境便如当年的后金,而朱慈烺所面对的困难却也和他天启、崇祯异曲同工。

依着当年的局面,锁困后金似乎是上上之策,可若将思考问题的角度放在整个大明却会有另一番发现。

每至王朝末期,财政必定会彻底崩溃,朝廷也会面对处处要钱,却手中无银的局面。

天启之时还稍稍好些,与海外的贸易虽已因某些势力的干涉而受到不小影响,但朝廷终归还是能从世家大族的手指缝间舔到一点油水。

再加上魏忠贤到处搜刮,那耗费巨大的宁锦防线才得以修造完毕。

可也正是因此,庞大的维持费用却让本就惨淡的大明财政背上了巨大的包袱。

待到崇祯被文官们忽悠得丢掉了最后一点与世家大族、文官集团争食的能力后,庞大的军费开支让大明这条破船开启了下沉的加速模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换谁坐到那位子上当也不会选择看起来最为稳妥的锁困之法。

就如现在的朱慈烺,明知再等上十天半月便能不费吹灰之力灭掉这四万清军,可他仍然还是免不了生出快速结束此战的心思。

“你说有没有可能策反那些降军?”

他深知能将清军逼到这般境地全是取巧,若论及真正战力,凭他手下这些货色,漫说硬刚八旗兵,怕是连那些降军都不见得能堂堂对阵。

但现实情况又逼得他不得不想法子早些结束战斗。

如此一来,他便只能再次违背初心将主意打到那些降军身上。

在来到这里之前,朱慈烺给自己定下的策略是团结下层,拉拢中层,架空上层。

可随着局势的发展,他不得不在应天启用部分上层,又不得不在杭州与旧体系合作。

到了现在,他甚至还不得不动起招降纳叛的心思。

如此一来不就等于将旧时的体系、矛盾、弊病全盘收纳到了自己的小朝廷里?

那他还凭什么认为自己做的会比其他几個同行要好?

心念及此,朱慈烺心中不由生出一阵烦躁,连常冠林都在回他的问题时加上了几分小心。

“殿下,尼堪军中多为江北降军,之前他们不战而降,恐怕被逼到绝路上也不敢反正啊。”

闻言,朱慈烺不由于心中思量。

这的确是个问题,虽说按着华夏的传统,不管出于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