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九十七章 两张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 两张皮(1 / 2)

有一说一,在北京时杨廷麟的官职虽不是芝麻绿豆,但也差不了多少。

与崇祯的交流更只是停留在弹劾杨嗣昌的那份奏折上。

可不知为何,他似乎却对崇祯皇帝怀着极为强烈的忠诚。

换做其他大臣,既然先帝已经殉国,那么他们的忠诚便会献予继任者,而杨廷麟不仅拒绝了弘光朝的官职,更似是对这个遗失崇祯血脉的政权报着极大的敌意。

这样的表现与马士英等人真可谓是天差地别。

那日获知弘光被俘的消息后,大明的马阁老便以最快的速度请了太后懿旨,随后便用各种手段逼潞王朱常淓答应临朝监国。

按常理来讲,马士英的做法自是没有问题。

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哪怕还未搞清弘光到底是生是死,可寻一个王爷来主次大局却是谁都挑不出毛病的。

当然,这只是在不考虑他其后所作所为的情况下。

“东溟,清军那边到底是什么意思?”

马士英端坐于大厅正位,待厅下之人礼数齐备之后他才淡定地问了起来。

这被叫东溟的,乃是一名武将,其名为陈洪范,武举出身,因先前曾代表弘光朝廷去北京和大清谈过几次,所以当马士英想要再和清军媾和之时便第一個想到了他。

“阁老,这次领军的是尼堪,他虽是皇族,也算受重用,可这等大事他也不敢拿主意,只能等多铎到来再行商议了。”

陈洪范说完,马士英便于心中思量起来。

尼堪的名号他是听说过的,对其生平大略也知道一些。

以此为基,马士英便也觉得陈洪范的说法当是没有问题。

毕竟鞑子那边现在是多尔衮做主,尼堪这个几经沉浮的人自然知道行事分寸。

“你曾与清军那边打过交道,就没探出些别的?”

“阁老啊,尼堪军中虽也有我打过交道的,可说破大天,咱们正在交战,他们又怎会轻易对我露底?”

陈洪范说话时显得极为委屈,马士英却在看到其表情后愣了一下,随后便意识到自己的话似有怀疑之意。

老实讲,他知道陈洪范被人称为“活秦桧”,也知道这个人并不值得信任。

可是尼堪大军已至安吉,说不得三两日内便能进抵杭州城下,若在此之前还不能媾和成功,那杭州又如何能顶的住?朝廷又如何能争得喘息之机?

“是老夫失言了。”

“阁老言重!社稷至此,末将恨不能粉身以报,又如何会多想其他。”

陈洪范似是对这般局面极为痛心,说到最后甚至连哭音都拉了出来。

“哎~~~若是各镇将帅能有你一半忠心就好了。”

马士英的感慨似是极为真诚,但在这之后他便不再言语。

陈洪范见此情形自知是该告退的时候便打算起身,可身子刚一动弹却又如想到了什么一般再次跪了下去。

“阁老,末将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尽管讲来,老夫不是个因言罪人的。”

在弘光朝的大臣里,马士英已算是个能做事的,可现在城外大兵将临,城内千头万绪,双重压力之下他已方寸大乱除了求和再不知该如何应对。

所以当听到陈洪范这知敌之人有话要讲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末将以为殿下监国大礼当急行。”

“此话怎讲?”

原本马士英觉得监国大礼并非儿戏,若不做足了功夫难免让鞑子小看,所以在说服潞王之后便遣人择良辰以行大礼。

可现在听陈洪范的意思,此事似当急办,马士英便有些不解。

“应天距杭州也就三两日路程,若是多铎到了,咱们这边还连个监国都没有,那他要是以此为由直接攻城却该如何是好?”

闻得此言,马士英顿时一惊。

这个理由看似牵强,但若细细品味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清军媾和,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自然是要杜绝一切可以让清军进攻的理由。

“有理,此事我当着人加紧。”

既已接受建议,马士英却也非拖沓之人,不等陈洪范离去他便唤人备车。

陈洪范更非那没有眼力劲的,眼见这般情形如何还不知马阁老这是要去寻人商议,告罪一声便往外走去。

自北京孤身返回后,朝廷便对他生了些疑心,不但免了其提督五镇水师的差事,更将其直接打回了原籍。

天可怜见,陈洪范是辽东人,打回原籍岂不就是让他做大清臣民。

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消沉下去,不但与各镇帅臣交往甚密,更是写下了《北使纪略》以展现自己在北京是怎样宁死不屈。

也不知是这一篇不知真假的东西起了作用,还是逃到杭州的小朝廷实在无人可用,反正陈洪范熬了近一年终于又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他也再次有机会完成.............

马士英在杭州的住处不算太大,不消片刻功夫陈洪范便到了府外,可谁知还未等他上马,后背却被人重重拍了一下,紧接着便听一人说道:“正巧还在寻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