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十九章 缘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九章 缘由(1 / 2)

一支军队没了中层指挥官会是什么情况?

朱慈烺并不清楚其他地方会怎样,但他笃定应天城里的明军必然差别不大。

在他看来正因有了这些千户、指挥使和赵之龙这样的都督,南明军队才会一触即溃。

乍一听,这样的结论似乎有些荒谬,但这却是朱慈烺苦思冥想的结果。

如那江阴,若非城墙被红衣大炮轰塌,指不定就会守到什么时候去。

这里面自然有阎应元等人的才能在发挥作用,但没有旧体系掣肘却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朱慈烺有什么本事?他如何笃定应天能守?

说到底他就是想效仿江阴把旧体系砸烂,再用数天时间建立一个还算能用的新体系。

的确,能做到现在这般地步自然有他的特殊性。

弘光出逃后所带来的权利真空给了他机会。

历史上的朱慈烺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可如今的朱慈烺却抓住了这個机会。

他并没有被义民裹挟,反而取得了这些义民的指挥权,继而才能在这军营之中对这些百户训话。

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也从最初的彷徨不安变成了现在的泰然自若。

当然,这些道理常冠林是不会明白的。

他原本以为太子殿下只是想将那些千户暂时控制,等加以鉴别后再酌情使用,可谁知殿下居然准备将他们都弃了。

殿下的问话犀利异常,凭他常冠林的口才自然只能在原地涨红脸,可他总觉得这样不对。

“常将军,你在北面打过仗,我军溃逃一般是出现在哪个层面的?”

“若总督领兵便是总兵、总兵领兵便是指挥使、指挥使领兵便是千户。”

朱慈烺本以为他还会稍加回忆,可没想到自己话音刚落那不善言辞的常冠林便利索地答了出来。

想来常冠林在应天的这些年也会常常想起当年的事。

“那你可曾听过百户先跑的?”

“有过,但不多,百户手下不过百十来人,他要敢跑督战队便能轻松处置了。”

经过这番解释,常冠林虽明白殿下用意,但却还有疑虑。

“殿下,话虽如此,可中间少了两层又如何统一指挥?”

“我不需他们统一指挥,只要能按部就班即可。”

说着,朱慈烺便向他细细讲起了自己的守城谋划。

常冠林虽还似懂非懂,但总算明白殿下的谋划多少有些成算,也非完全胡来。

只是其中许多关键处与其认知相悖,他不明白殿下如何笃定就能行得通。

“明日你便让人去划分防区吧。”

“得令!”

常冠林本待下去吩咐,可又听朱慈烺说道:“你陪我说会话,传令的事让其他人去就行了。”

“是。”

“你在卢太师麾下时可曾见过鞑子?”

“太师多与流寇作战,鞑子却未见过。”

朱慈烺点了点头,他留下常冠林并非说话那么简单,所以也不觉失望。

可当他正准备转身去往中军时却听他又说道:“不过我有一好友曾和鞑子战过几场,从他口中也听过一些。”

“哦?”

这可算是意外之喜,别看只是从别人口中听过,但这和一无所知却有天壤之别。

常冠林见殿下有兴趣,便将自己所知一股脑讲了出来。

鞑子作战时一般先用阿哈消耗,待敌疲累后又用披甲人冲击薄弱处,最后才用旗丁绞杀。

其中阿哈为奴隶,他们装备简陋,敢有后退便会被立即斩杀,是炮灰一般的存在;

披甲人则为降兵中的勇武之辈,他们不仅身披重甲,还会被固定于马匹之上,一旦入阵便只能奋勇向前;

旗丁却完全不同,他们是真正的满人,不但有双甲护身,进退也较自由,根本不会被当做工具使用;

另外还有白甲兵,他们内着锁子甲,外披铁甲,中间还夹着一层棉甲,当真是如人形坦克办的存在。

朱慈烺一边听着,一边将其与后世信息进行对照。

片刻后,他才发现这似乎并非游牧骑兵的常用战法。

待他将心中疑惑问出,常冠林却有些惊讶地说道:“鞑子善于步战,未曾听他们用过殿下说的那种战术。”

朱慈烺越发疑惑:不都说八旗劲旅骑射无双吗?怎在常冠林口中反倒成了重甲步兵?

不过常冠林并无骗他的理由,所以朱慈烺也就先按他所说分析了起来。

这种战法虽说简单,但在对上明军时却极为有效,究其原因..........兵为将有这四个字便能完全说明。

大军作战并非如后世影片那般一字排开,然后两军互砍一阵,谁剩的人多谁便赢了。

若不分中军、侧翼、主力、后备的话,一有变故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也正是这种区分决定了战场之上定会有人吃肉,有人啃骨头。

那么问题来了,军将们若分了吃肉的差事自然万事好说,可要拿自家士卒去为他人啃骨头却是谁都不肯的。

所以军将们要是分到了啃骨头的活便能拖就拖,要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