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2章 雷霆手段(1 / 2)

赵长衡登基的第一年,先皇刚刚驾崩。

他作为新皇,面对着一朝老臣,要稳,要守成,不敢有什么大刀阔斧的动作。

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他不能出错。

赵长衡登基的第二年年底,终于过上了个肥年。

这一年年景不好,各地频报灾情。

有雪灾,有水灾,有虫灾……

朝廷也很忙。

又是赈灾,又是免税,国库的进项委实有些不好看。

税款少了,开支却增加了。

然而,诸位大臣们没想到,赵长衡出宫这一趟,突然就跟开了窍似的。

一回去,马上就召见了政事堂诸位宰辅、阁老、参知政事,以及吏部、监察御史等相关官员。

紧锣密鼓地开了几天会,商议出几项行动细则来。

第一,今年凡是跟朝廷伸手要过钱的地方,甭管是借口天灾,还是借口人祸,查!

暗地里派按察使,带着人,到那些地方微服查访。

这些突然被派去出公差的官员们,一个个难免心里叫苦。

眼看着就到年关,不能留在京城安安稳稳等过年,大冬天还要下去办差使,着实有些委屈。

唉!

圣上也是,到年底才开始忙活,早干嘛了?

但是,新皇上任后第一次这么兴师动众地搞大场面,他们就算心里有怨言,也不敢说。

不仅不能抱怨,还得干出点成绩来,在新皇面前刷刷分。

第二,凡是肥差的职位,查贪腐,查出来罪证的,下重手。

这项工作,必须多派人手,秘密进行。

掌握有效证据之后,一举拿下。

第一个爆雷的,就是守南城门的李千户家。

证据显示,他不仅收受行商的贿赂,还涉嫌敲诈来往商人。

本来嘛,这些小商小贩,为了少交税,有时候瞒报漏报也常有。

而李千户,便借机对他们进行敲诈。

把小错说成大错,恐吓威胁的招数层出不穷。

用这种手段,不知道敲诈了多少人。

暗探们查访到这些被敲诈过的苦主,得到了他们的口供,坐实了李千户的恶行。

除了在城门作威作福,李千户还在附近的商铺和赌坊收取高额保护费。

尤其是赌坊。

因为很多业务属于灰色地带,赌坊经营者常年在法律的边缘游走。

李千户吃准了他们,乘机从赌坊敛取大量钱财。

光是李千户一家,就搜出了现银几十万两,再加上古董、字画、珠宝、田宅、商铺等无数。

京城的城防系统里,像李千户这样的官,一连查办了七八个。

赵长衡事先叮嘱过,这次先捞一波大鱼,杀鸡儆猴。

可别都捞干净了。

一是,年关将近,城防工作非常重要,必须保证人员的稳定。

第二,其他的小鱼小虾,肉少,吃起来不带劲儿,先养养,留着以后养肥了再捞。

用何悠悠的话说,收割贪腐,要讲究战略。

赵长衡:啥战略?

何悠悠:可持续发展战略。

赵长衡:啥叫可持续发展战略?

何悠悠: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满足子孙后代的需求。

赵长衡心想:对,不能全装自己口袋里,得给太子留点。

十岁的太子赵文祎,当时在酒楼上听到这番理论时,被震惊得三观尽碎。

幼小而老成的心灵遭受了重重的创伤。

他从小受大儒教导,讲的都是如何做一个明君,如何做一个造福天下的好皇帝。

这还头一回听说,把贪官养肥了杀,留给子孙后代杀。

何悠悠表示理解:小时候学的东西都干净,将来长大了,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在乌烟瘴气里盘一盘,自然而然就包浆了。

去了地方上的监察官们,过了半个多月,也陆陆续续传来了消息。

首当其冲的便是济州。

果不其然,济州的水灾有猫腻。

派出去的人手查访了当地的乡民、胥吏等,又去现场实地勘察了水渠和河道。

最后发现,今年夏天,有人悄悄地在水利设施上动了手脚。

导致渠水突然失控,淹没了大片农田。

这些人正是当地的几个大地主。

他们勾结官府,一致隐瞒了朝廷免除赋税的事情。

趁百姓交不上税的时候,借机低价吞并了大量良田。

一收到消息,吏部、刑部联合出手,把济州当地的大地主、乡绅、官员们,整整齐齐端了一窝。

继济州之后,其他地方也陆续传来一些贪墨的罪证。

朝廷立刻重拳出击,狠狠地收割了一波。

不得不说,年关将至,查案的官员们效率都高得出奇。

个个都想的是,早点办完差,早点回家过年。

上下齐心,一套雷霆手段下来,赶着腊月二十之前,该结的案子结了,该查抄的查抄了,该收押的收押了,该入国库的入国库了。

户部尚书看着国库里多出来的一笔笔进账,乐得合不拢嘴。

上个月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