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功业> 第407章 此消彼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7章 此消彼长(2 / 3)

时候。

吴景也是一怔,他是推荐过周异,可不是洛阳府尹啊!

周异是什么人,虽说周家也风光过,作为袁家的门生,尤其是袁氏当朝的时候。

可袁氏伏诛后,周异被被罢官,随后投奔关系密切的蔡邕、孙坚,最终还是没能再次入仕,带着儿子周瑜东奔西走,颠沛流离。

这转身之间,周异就悄然而上,成为洛阳府尹了?

洛阳府尹与过去的司隶校尉简直相当,在朝廷里地位凸显,甚至有人将洛阳府尹与六曹尚书并列而论,只要擢升,直指尚书台!

‘是他又攀上了蔡邕吗?’吴景心里猜测不断。

前几年,蔡邕触怒了刘辩,遭遇了仕途上的致命打击,至今只能窝在东观修书。

可随着宫里大外甥地位的攀升,蔡邕的影响力无声的随风见长。

要是蔡邕从背后出力,也不无可能!

皇甫坚寿,司马儁,王朗,刘协等人对于这个人任命同样深感异样,余光在陈宫,吴景的身上扫了扫去,可最终都落在吴景身上。

陈宫向来是孑然一身,不朋不党,一心用事,是公认的‘忠直之士’,只听命于宫里。

可吴景不同,这个人是故乌程侯孙坚的大舅子,现乌程侯孙策的舅舅,他在洛阳里,只是了为展现朝廷的‘仁德’,连质子都算不上。

可吴景调任并州牧,而与孙策有总角之交的周瑜之父升任洛阳府尹,这里面可以琢磨的意味就变得十分浓郁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江东势力’异军突起,不容忽视了。

‘是孙策对朝廷有所表示,展露了忠心吗?’

‘还是说,朝廷要抬升孙策的分量,用他来抵挡袁绍?’

‘那孙权好像被叫进宫,作为大殿下陪读了?’

“可有异议?”

不等众人心思疑虑的想多少,荀彧平淡中不乏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

在荀彧的目光注视中,司马防,刘岱、刘繇三人第一时间抬手,道:“下官等无异议。”

“下官等均无异议。”

三人话音未落,其他人陡然警醒,迅速跟上。

声音坚定,不含一丝犹豫,在小会议室久久不息。

不一样了。

曾经还稚嫩,优柔,宽仁的年轻丞相,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

钟繇瞥了眼荀攸,道:“对于尚书台拟定的政策、目标、计划以及时间表,众位同僚如果有其他异议,可以单独上书尚书台,依照不同情形,尚书台会酌情考虑调整。”

满厅的人,没人说话。

连何颙都‘辞官’了,他们还能怎么异议?

这不是什么昏庸弊政,‘新政’的每一条都清清楚楚的写着‘为国为民’,难道他们能像抗拒奸邪,愤怒辞官,博取名望吗?

真的要这么干,尚书台或者说‘颍川党’反手就给你来一个‘庸碌无能’、‘畏惧艰难’、‘弃国弃家’的大帽子!

那可就名声尽毁,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

钟繇将一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回头与荀彧抬手,道:“丞相,诸事已定,下官建议,从并州开始,全面推行‘新政’,扫除一切阻碍,力争三年达成初步目标!”

荀彧点头,眼神平静的落在吴景身上,语气如铁,道:“吴尚书,人钱粮兵,本相都已准备好,三年,本相只给你三年时间!”

吴景的大脑还处在一种发懵的状态,对于荀彧的话,似乎没有听清,只是愣愣的与荀彧对视。

至始至终,吴景都想过他调任并州牧的事,一心都在想着周异上位,对他那个好外甥的影响以及朝廷这么做背后的深层次目的。

“吴尚书,不,吴使君,你有异议?”荀攸冷淡中带着火气的声音响起。

吴景一个惊喜,连忙抬手道:“下官遵命。”

其他人似乎对吴景的失态有所了解,也显得宽容,并没有什么幸灾乐祸。

荀彧嗯了一声,道:“本相亲自送伱到并州上任,并且从禁军大营调一万兵马随行,有什么你需要调的人,只管列名单给我,粮我先期给你准备五万石,钱五万万,不够再说。”

吴景嘴角抽了下,身体不自禁的弯了下来,肩膀如重泰山,根本直不起半点。

“下官多谢丞相。”吴景抬着手,声音在发颤。

荀彧注视着了他片刻,道:“好,暂且到这里,明天继续。”

“下官等告退!”

六曹尚书外加各州州牧、刺史迫不及待的抬手,而后依次退了出去。

短短时间,给他们的震惊太多了,他们有太多的混乱需要时间来理清楚。

在出宫的路上,司马防小心翼翼的扶着老父亲,神情凝重,一句话不敢说。

吴景泽单独一个人走,心情沉重,头上是涔涔冷汗。

皇甫坚寿,陈宫等‘帝党’则悄然走在一起,窃窃私语,但又丝毫不给他人听到。

最后面的,便是北方七州的州牧、刺史。

这些人大部分是不熟悉的,天南海北,互不影响,可这一会儿,仿佛抱团取暖一般,下意识的走到一起,目光接触,千言万语,无语凝噎。

总的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