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功业> 第368章 任重道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8章 任重道远(2 / 3)

荀彧话里的意思很简单,还是不想让曹操接触调兵之权。

刘辩摇头,道:“当年,朕与曹操有过约定,就让曹操回大司马府。待等豫州稳定了,卿家找个时间与大司马通气,将他调回来。朝廷里反对声,卿家要找他们谈一谈,不要总是揪着不放,国事繁巨,还是要以做事为主。”

荀彧明白了,道:“陛下,那刘备,是否也当调入朝廷?孙策屡次大败吕布、董卓,比之其父还要凶猛,臣担心刘备守不住徐州。”

这句话,倒是让刘辩有些迟疑,继而沉吟起来。

对于刘备的能力,刘辩还是信任的,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刘辩还不具备后世的汉烈帝的能力,一直在吃败仗,没有惊艳表现。

历史上,他好像就失过徐州吧?

刘辩心里推敲一阵,道:“让他也进大司马府吧,调张辽入徐州吧,汉中那边,让大司马府再遴选其他人。”

刘焉已死,刘璋回到益州,经过一番苦斗,虽然勉强接管了益州,但他不是益州牧,名不正言不顺,还处于一个颇为艰难的境地。

在益州,有不少官员并不认可刘璋,打着‘心向朝廷’的旗号,屡屡与刘璋为难。

是以,作为扼守冀州与朝廷要道的汉中,便没有那么危险了。

“那徐州牧呢?”荀彧问道,对于调张辽入徐州,他没有什么异议。

刘辩瞥了他一眼,再次拿起茶杯,道:“调朱符暂为徐州牧。”

荀彧神色微动,朱符?

朱符,朱儁之子,原本是交趾刺史,在面对异族以及袁术的进攻,兵败后便不知所踪,这是活着回到洛阳了?

荀彧无不可的点头,继而道:“陛下,豫、徐既定,是否考虑对凉州动手了?”

在整个北方,唯有凉州还不在朝廷手里。

‘三羌’这几年,一直希望‘归附朝廷’,实则上是索要好处,全数被刘辩拒绝了。

眼见着朝廷不断势大,三羌再次上书缩减了‘筹码’,话里话外都是一种‘两安无事’的意思。

刘辩感觉手里的茶杯有些冷了,再次煮茶,眼神转动着,道:“朕听说,乌桓也蠢蠢欲动?”

这两年天气格外寒冷,塞外的游牧民族日子很不好过,是以刘虞的安抚策略开始松动,又出现了扰边的事情。

荀彧坐在刘辩对面,道:“是。鲜卑那边好像有统一大漠的意思,对乌桓、匈奴等屡屡动兵,匈奴求援多次了。”

刘辩煮茶的手一顿,淡淡道:“骑兵训练的怎么样了?”

荀彧问佢知雅意,道:“禁军大营有一万骑兵,加上其他各处,总数三万左右。”

刘辩嗯了一声,续了杯茶,抱在怀里,与他对视,道:“卿家以为,何时我大汉骑兵可再现大漠,扫灭夷患?”

荀彧心头暗紧,躬身道:“陛下,以臣之见,至少十年。”

他没有解释,只是平淡的说了‘十年’这个数字。

想当初,卫霍之所以能打垮匈奴,是因为有数代积累,家底厚实。

每一次作战,动员后勤人数高达数十万,不算钱粮,至少人均三匹马,回来折损六成以上!

这样的激烈的程度,不是现在衰弱的大汉朝廷能够承受的。

荀彧不说,是因为刘辩心知肚明。

刘辩喝了口茶,笑了笑,道:“众卿家努努力,也许用不了那么久。”

荀彧躬着身,没有‘狡辩’。

之所以说‘十年’,还是安抚眼前的陛下,故意说少一点。

大汉朝廷内忧外患,朝廷年年入不敷出,‘新政’是涩阻难行,想要平定天下,十年都是虚数。

想要有所恢复元气,二十年才是起步。

“三羌的事不急,”

刘辩没有继续大漠的话题,道:“匈奴那边,适当的派兵支援,粮草也给一些。乌桓那边,要恩威并重,不要客气。”

匈奴,乌桓现在基本上都是大汉的小弟,只不过在大汉朝衰弱之下,反骨渐生。

荀彧会意的应声,道:“陛下,荆州的刘表,交趾的士燮,臣等认为,还是可以争取的,他们应当是心向朝廷的。”

刘表在经过刘辩的屡次敲打后,已然选择对‘讨董’作壁上观,明显是要坐看风云变幻,以待时机。

而士家表现则不同,表面上对大汉朝廷十分尊崇,上贡是坚持不懈,奏本里言辞恳切,俨然是忠臣良将。可背地里,将交趾死死抓在手里,水泼不进。

刘辩喝了口茶,道:“心向朝廷就好,给他们发文,奖励一下。孙策袭乌程侯,孙静为吴郡太守。这么一来,南方或许要安静一阵子了。”

荀彧深知眼前人不是‘安静’的人,道:“陛下,改元之后,是否巡视冀、青二州?”

刘辩一怔,这是什么意思?

想了想,刘辩没有想通荀彧在暗示什么,道:“巡视也当是巡视天下。”

荀彧见状便明白了,道:“陛下,平灭董卓是为中兴之相,是否封禅泰山?”

刘辩眉头一挑,原来是这个意思。

想了想,刘辩还是摇头,道:“没什么意思。对了,那个九品中正制,卿家怎么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