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春秋小领主> 第二百一十四章 的让人无话可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四章 的让人无话可说(2 / 3)

周王室的音乐,如果用现代事物作比较,那它就相当于京剧当中的青衣剧,节奏异常缓慢。唯巾呀呀的,哼唱着一些与当今时代相隔很久远,甚至听不懂的腔调;而郑卫音乐就相当于流行歌曲。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此基础上展出来的郑卫音乐节奏明显加快了许多,生活气息也非常浓厚,曲调轻快明朗。大多数人对此都非常动心。
不知什么时候,叔向来到了季札身边,他仿佛预先猜到了季札会说那些话,早有准备的回应说:我们元帅说过:音乐无关政治,音乐也影响不了国运。所谓亡国之音,这是非常好笑的理由,哪有音乐令人亡
亡国,那是一场综合实力的下降,其中既包括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的衰落,也包含执政者是否顺应民心。以及百姓对执政的拥护与否,生产力技术进步与否等等一唯独不包含音乐因素。
其实,叔向来这里,是早有准备的。
这场典礼开始之前,叔向记得季札对音乐的评价,他特意要求赵武去掉音乐当中的郑卫因素,但赵武不以为然,他对季札说了上面的话。叔向认为老师这段话太富含哲理了。但他又担心季札张着乌鸦嘴。四处乱说,败坏了盟会气氛。导致什么不详春秋人对这点格外敏感,所以叔向早已有准备的守候在列国卿大夫的席位,等季札张开乌鸦嘴,他恰如其分的出现,赶紧批驳季札的评论。
季札是贵族,他对音乐的评价引导了此后两千余年的音乐评价策略。在他之后,人们往往给音乐添加许多政治因素,比如广陵散讲的是中国四大刺客要离刺杀庆正的事,曲调壮观激烈,后来的人则按照季札的音乐评价体系,认为广陵散赞颂了以下犯上,有凌君的企图。如果默许这种音乐的流行,是在变相鼓励老百姓对上位者的欺诈进行反抗,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广陵散被人为抚杀。
与广陵散同样命运的还有羽衣霓裳舞后庭花等等一代名曲,而在现代,还有邓丽君歌曲被禁的例子。这也使得中国音乐的传承屡屡出现断代。许多前朝的音乐。都被认为是不祥之音。结果,每朝每代的音乐都要从原始蒙昧状态中重新起步。为此,赵武在这里特地提出了一个论点:音乐与政治无关亡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唯独不包含音乐因素。
这个道理非常堂皇正气,驳的季札无话可说。
早先季札做出否定评价时,因为欣赏郑卫音乐,列国诸卿都埋藏起了面孔。现在他们感到精神一振,连一向跟赵武不对气的卫献公也频频点头此前的他,被季札否定了本国音乐,弄得很没面子,现在赵武这话一说,他也无暇顾及自己与赵武的仇恨了,赶紧说:没错没错。亡国不是音乐导致的,从来就没有什么音乐,能使国家灭亡的,
卫献公还想多多评价几句,无奈肚子里墨水太少,他想不出好词来。而如今,卫国左右执政还被囚禁着。没来参加这场盟会,卫献公身边连个帮腔的人都没有,他只好目光转向场中,假装被场中的音乐吸引一这时,场中的郑卫音乐已经结束,换上了晋国本国的音乐。
晋国本国的音乐这几年展非常迅猛,在赵武的支持下,赵城已经成了一座学术之城,一座艺术之城,列国自认为在艺术上有所造诣的非主流分子,纷纷前往赵城求学。而这些人在赵城这座由商人经营的块市中,也总能找见许多艺术赞助商。
赵城商人们常常借艺术家的影响扩大自己的知名度,顺便也把把艺术家的创造运用于自己的商品之中。让艺术产生一点效益。因为有这种浓厚的艺术氛围,晋国新展出来的音乐,综合各国所长,而去除了许多不符合时代的杂音。当然,赵城属于赵武的封地,因此新展出来的许多艺术作品也要投赵武所好,而赵武的爱好,部分带有一些现代韵味,于是晋国的新音乐节奏感比郑卫音乐还要强烈。曲调更加复杂,甚至已有了最原始的音乐理论,认为音乐可以反映各种情绪。宣泄各种心理,以及烘托气拜
此时,场中演奏的晋国音乐带有一点进行曲的味道,它适合做军乐。气氛欢快,规模宏大,充分展现出霸主国那旁若无人的气势,以及洋洋自得的骄傲,抓住一切机会奋斗拼搏的坚强意喜。
季札游历遍了中原,欣赏完列国的音乐,唯独很少欣赏到晋国的新式音乐一这都因为他以前的音乐评论名气太大,晋平公与他讨论音小刚有点怯场,不敢拿自己欣赏的那种节奏轻快的音乐来州汁教。结果季札在晋国多月,欣赏到的都是春秋正乐大雅乐
这就是霸,吗季札很茫然。他虽然比较鄙薄郑卫音乐。但确实,他是带着政治的有色眼光进行评价的。晋国音乐的节奏比郑卫音乐更鲜明你听,鼓声隆隆。曲调跌客起伏,仿佛奔流直下。而场中舞蹈者多数是武卫军军士,即使是宫廷乐姬,在这种充满雄性因素的进行曲当中,他们表现出铿锵的舞风。
一时之间,满大殿都是旋律激荡的击鼓声;
一时之间,满大殿都是激昂的情绪。
望着情绪饱满的舞蹈者,确实给人一种霸气凌人的心跳。
乐声稍缓,这一段进入慢板。是缅怀先烈的乐声,叙述晋国的创业艰难,这段音乐曲调虽然舒缓,但它依旧比郑卫音乐还要节奏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