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都市言情>神医高手在都市> 第3639章:放血疗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39章:放血疗法(1 / 2)

叶晨和孟老先生越说是越兴奋,其中这中医和蒙医的共同点是非常多的。
在孟老先生说了蒙医后,叶晨再把中医相关的情况说出来。
孟老先生的妻子,老奶奶还以为丈夫和叶医生在里面最多也就聊一两个小时就出来了,没想到,还没有见到两人出来。
拿着那些零食和水果进去,看到两人正喝茶在那聊着。
要说一些蒙医,这老奶奶也听得明白,毕竟跟着丈夫那么多年。
“老伴,你来了,叶医生还真的是厉害,第一次听说蒙医,但是,一点就通了。”
“你也不看看叶医生学得是什么,中医可比你那蒙医厉害得多了。”
“老奶奶,其实,中医和蒙医一样都是治病救人,并没有厉害之分,只要能够治好患者的病就行。”
“这一点上,倒是说得不错,我最近几年也是用中医和中药治疗才行,西医西药那股味,我受不了。”
这位老奶奶出去后,孟老先生和叶晨说起蒙医里面几种非常有特色的医术。
第一种,放血疗法。在一定的部位,将浅部脉道(静脉)切开或穿破,进行放血,借以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按照孟老先生的说法,放血疗法多适用于由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如伤热扩散、骚热、疫热、疖肿、疮疡、痛风、结核病等热症。放血法分术前准备、正式放血两个步骤。
当然,放血疗法,叶晨听说过很多种。
而且,中医里面也有。
“孟老先生,你说的放血疗法,中医也有。”
“是吗?你说说看。”
中医的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
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
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
《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
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现在的一次性点刺针更适合临床应用和百姓大众的自我治疗方式。
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
这是关于中医放血疗法的,不过,叶晨并没有给人那样治疗过。
除了中医外,苗医藏医等都有。
而且,西方也有相关的放血治疗。
西方的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说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空气,水,土和火,和中国的“金木水火土”接近,多了个“气”少了“金木”。
古希腊人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伽林大夫认为血是人体产生的,经常“过剩”,正如中医里滋阴派讲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样,中医滋阴,古西医于是就放血。
伽林还和把人体皮下的动静脉血管和身体各个内脏器管联系起来,所谓“相表里”,得不同的病,就在“相表里”的血管上开口子放血,例如放右臂静脉的血治疗肝病,放左臂静脉的血治疗脾脏的病。
不过,叶晨对这放血治疗,并不是很熟悉,也没有给人治疗过。
现在也就是听到孟老先生说起,叶晨一时之间想起而已。
另外,蒙医其他几种特殊医术,包括拔罐穿刺法。
此法是拔罐与放血结合的外治法,先固定某一部位进行拔罐,取罐后在隆起部位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浅刺几下,再行拔罐,吸出恶血与黄水,而达到改善气血运行,治疗疾病的目的。
按照孟老先生的说法,本法多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进行。其特点是见效快,疗程短,简便易行,病人无痛苦,没有危险性。
至于蒙医的灸疗术,灸疗术是用灸草柱或灸草条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的一种疗法。灸疗术分蒙古灸、白山蓟灸、西河柳灸、温针灸。
这一点上,和中医还是非常将近的。
另外剩下,一种蒙医特色里面,最特色的一种医术,酸马奶疗法。
酸马奶疗法是蒙古民族的一种传统的饮食疗法。具有强身、治疗各种疾病的功效,尤其对伤后休克、胸闷、心前区疼痛疗效显著。
据研究,酸马奶中有多种有益于身体的有效成分,如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较大,还有氨基酸、乳酸、酶、矿物质以及芳香性物质和微量元素。
蒙古人的饮食习惯以奶食、肉食为主,在饮食方法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2000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