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都市言情>我用闲书成圣人> 第771章 这路子,斗战胜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1章 这路子,斗战胜佛?(3 / 5)

识,但是定海的功能总不能是假的。想要分辨,只要将兵器扔到四海,让四海龙王辨认一下即可。

其次,是观世音菩萨送给孙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

真假孙悟空事件出现后,第一个寻找辨认的神仙就是观世音,观世音可以看不出来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但是自己的宝物净瓶杨柳化作的三根救命毫毛总能认出来吧?

但是观世音说认不出来。

最后,如来佛亲自赐下的紧箍圈!

唐僧念起紧箍咒,真假美猴王都说头疼,但是如来作为生产厂家,没道理辨认不出自己制作的限制级宝物啊。

但是直到最后,如来对于这三件只有孙悟空才有的宝物提都没提,只是说穿了假悟空的来历,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换一个角度,代入如来的身份,会怎么看待这次事件呢?

事情的缘起很简单,就是唐玄奘驱逐孙悟空,主动破坏了取经队伍的稳定;但是孙悟空为什么会引来唐玄奘的驱逐?是因为打死了几名草寇。

这里面就要抓一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了。

主要矛盾,是唐僧要取经和没了孙悟空就不能取经的矛盾。

次要矛盾,才是唐僧心中的佛理与孙悟空杀人行为的矛盾

孙悟空做错了吗?当然做错了。但是唐玄奘的处理就将这个小矛盾提升到了大矛盾的范畴了。

这么上升的一个动作瞬间就有理变没理了。

所以,在这件事上,如来的处理方式,必须站在孙悟空这一边。

而孙悟空呢?相比白骨精事件第一次被驱逐时的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次走的是“恼恼闷闷”,更直呼“这和尚负了我……”

为什么?

因为白骨精那阵子,孙悟空还是属于刑满释放人员,对自己的未来还充满了担忧,担心有朝一日又有一座山从天而降,落在了自己身上。

所以一路上对妖精那是言辞无比犀利,下手无比温柔,但凡有后台的,。(本章未完!)

第771章 这路子,斗战胜佛?

能饶一命就饶一命。

比如奎木狼。

那可是孙悟空大战天宫时被吓破胆子,逃亡凡间的天将,孙悟空在见识对方的手段后,第一反应就是上天庭找人查花名册。

没办法,孙悟空明白,他不动手,就可以追究对方的责任;他一旦动手,没有自卫,只算互殴,甚至反告他防卫过当都有可能。

当陈浩南在九龙开起冰室,谁又记得当年他可是铜锣湾的话事人呢?

唉,飞沙风中转,古惑仔也会老嘛!

及至后来,孙悟空好几次遇险,这位奎木狼倒也算一马当先,出手帮助孙悟空。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扯远了,说回真假美猴王的剧情。

这一次唐玄奘再次驱逐孙悟空,情况和当初就不一样了。

经过了七八年的跋涉,孙悟空也认识到自己在这支取经队伍中的重要性,以及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和尚各自的能力与职责。

取经队伍的组成,不是唐玄奘决定的,同样,取经队伍的解散,也不是唐玄奘能决定的。

所以,孙悟空去找了直管领导——观世音。

孙悟空见了观世音,三两句后就说出了自己的冤屈。那观音自然先是站在唐僧的角度,说是孙悟空的错,不该打死草寇。孙悟空一听就更恼了,直接亮出了自己的底牌: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松箍儿咒》念念,褪下金箍,交还与你,放我仍往水帘洞逃生去罢!

意思很简单:这经,老子不取了。

观世音的回复也很有意思:《紧箍儿咒》,本是如来传我的。当年差我上东土寻取经人,赐我三件宝贝,乃是锦澜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儿,秘授与咒语三篇,却无甚么《松箍儿咒》。

观世音菩萨的第一反应不是如同上次一般,劝阻或者安抚孙悟空,让他打消了这个想法,而是直接踢了一脚皮球,言下之意是:不是我不愿意放你,是这咒语我也不会,你要找,就找如来去!

这句话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你去找如来说吧”;另一层就是“你敢去找如来说吗?”

觉得委屈?去找领导投诉啊,这事我很难办。

接下来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

行者道:“既如此,我告辞菩萨去也。”

菩萨道:“你辞我往那里去?”

行者道:“我上西天,拜告如来,求念《松箍儿咒》去也”

菩萨道:“你且住,我与你看看祥晦如何。”

这几句话,意思就翻转了好几遍。

孙悟空说:难办啊?难办那别办了,我找能办的人去。

菩萨问:你去哪?你真要去找如来说这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