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都市言情>四合院的生活日常> 第92章 最靠谱的兼职导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最靠谱的兼职导游(2 / 3)

么三头六臂。

魏平安为了这次国际性的工作会晤,特意换了一身衣服。

深蓝色的粗布裤子,专门让张老太太给帮着改了下裤腿,上身是一件白色粗布衬衣。

脚上是一双单层的黑色皮鞋。

如果在轧钢厂里穿着,绝对是不伦不类。

但站在外国人群里,反而显得挺和谐,挺融入的。

其实,魏平安这打扮,已经有七成牛仔裤配白衬衫的赶脚了。

但等魏平安跟几个外国人开始“交谈”,就让叶文秀大开眼界。

是真的大开眼界。

还从没听到过华人说外语这么顺溜,这么丝滑过。

就像一个从小在外国长起来的小青年,一不留神跑国内来嘚瑟来了。

“吃过炸酱面吗?”

几个外国人猛摇头。

魏平安看了看自家这边的三个人。

“魏平安同志,我们也得为这几位国外朋友的安全负责。”

言外之意,不能吃路边不干净的东西,要是吃坏了肚子,算谁的呢。

“伙伴们,我带你们吃老京城地道的炸酱面,要知道,没吃过老京城炸酱面,就不算来过四九城……”

大手一挥,四个外国小青年嗷嗷叫着跟魏平安就往出走。

余下三个外事办的接待人员面面相觑。

对视一眼,就再赶紧跟上。

这仨人,除了叶文秀外,其他俩人的外语水平仅限于打招呼。

对魏平安和费迪南德几个人的对话,完全就是有听没懂的状态。

即便是叶文秀,也是连听带猜,才明白个六七成而已。

带一群外国来的土老帽吃老京城炸酱面,去哪里呢?

魏平安首选新成炸酱面,出门直奔大栅栏。

外事办干事气喘吁吁地追过来:“魏同志,咱,咱们有车……”

“同志,您怎么称呼?”

“我姓陈,单名一个军队的军,这位是刘志勇刘干事,还有我们外事办的翻……向导,叶文秀叶同志。”

如果是十分钟前,这两位外事办的干事还吝啬于自我介绍,但听到魏同志一摆开架势,嘴皮子溜得跟秃噜皮似的,三言两语就把那几个外国刺头儿给捋的明明白白。

这心里要说不服气,那就是编瞎话。

但面上是不会流露出钦佩之色的。

公事公办而已。

“哦,陈同志,咱们能提供几辆自行车吗?”

“自行车?这……”

陈军和刘志勇为难的互相对视了一眼。

“魏同志,这个,不太合适吧?”

“入乡随俗,有什么不合适的。我来时骑了一辆,他们四个人,给两辆就行,你们要是骑车来的,就给他们匀一匀……”

真不是魏平安故意计算,但最后的结果就是叶文秀坐上了魏平安的自行车。

他给媳妇准备软绵绵的后座垫子,被叶文秀鱼跃而起,一腚就玷污了。

坐垫:呜呜呜呜呜……

见过一群老外嗷嗷叫着在京城胡同里骑着自行车穿街走巷吗?

就跟新时代的大院子弟那样,无非就是没穿将校呢。

嗯,这天,也不合适。

白毛黄毛迎风飞舞,这几个外国青年就像是放飞了自己似的,特别的开心,活跃。

每个人的车技都还不错,班森因为骑得太快车链子掉了,竟然没等到刘志勇下车跑过去,就蹲地上自己上了车链子,又大腿一甩,骑车往前追去了。

“老陈,这些家伙真是前几天那些特别挑刺儿,特不好对付的外国贵宾?不会被掉包了吧?”

“你当外国人不懂自行车吗?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要送报纸、送牛奶打工赚零花钱,自行车别说上个链条,要是工具趁手,他们都能自己组装、改装……嗯,我是从外国报纸和杂志上看到的……”

话出口,魏平安就有点后悔。

这可不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国内大多数人都以为外国的水甜、饭香,过得都是天上人间呢。

压根不知道国外的艰苦比国内可不遑多让。

更别提美国中部和西部,经济远远落后于东部……

就相当于大西北的人跑到了印度阿三的首都似的。

除了风俗不同,社会地位其实很多都是相差不大的。

不然怎么同频,怎么共产,怎么成为同等阶级的友人呢。

富人怜悯穷人,甚至不惜抛弃自己的身份地位去帮助穷人……那是极少数。

大多数富人跟穷人之间,只是纯粹的阶级对立。

才会有那句:枪杆子里出权利。

四辆自行车像脱缰的野狗似的,直奔前门外大珊栏。

胡同里的新成炸酱面,是一家五十多平的小食堂,白底黑字,写着上下两行,上面一行就俩字:国营。

下面一行是:新成削面馆。

这个牌子会持续60多年,成为后来大栅栏老字号京城小吃的标志性餐馆。

现在,还只是在公私合营下,一间不起眼的小吃馆。

四个老外在语言通顺,沟通平等且随意的魏平安指挥下,乖宝宝似的排排坐,等着投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