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十四章 教人解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教人解题(1 / 2)

李泰皱眉思索着,眼前的这个难题确实棘手。 周边的年轻人也都绞尽脑汁思索着。 出题的吐蕃人说道:“都说大唐陛下尊为天可汗,没想到大唐年轻人连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解不开。” “你休要口出狂言!” 有人当即喝道。 那吐蕃人笑着说道:“小人只是在说现在的情况。” “那你说要怎么量?” “小人要是说出来,诸位当如何?” “……” 吐蕃人就在你面前跳着嘲讽你。 只要挑衅到位,这个吐蕃人的目的便达到了。 不服气的人当然有。 此刻想要揍这个吐蕃人一顿的人更多。 但大家都是人前斯文,人后多么残暴就不知道了。 在大唐彪悍的民风下,说不定明天一早,就会有人发现这个吐蕃人就会遍体鳞伤,半死不活地躺在朱雀大街上。 好好的中元节被这个吐蕃人搅和的雅兴全无。 围观群众交头接耳,议论不断。 已经有人去请国子监的人了。 张阳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吐蕃人。 如今的李世民被在尊为天可汗,正是李世民志得意满的时候。 李世民还不知道在大唐的西面,有一个叫松赞干布的人也在奋发图强。 而且还有薛延陀也在不断搞事情。 吐谷浑也跃跃欲试。 边关隐患这么多。 也亏得李世民这个棒槌还能吃得好,睡得着。 过不了多久,等到松赞干布开始把目光放在中原的时候,他便会带着吐蕃和李世民扳手腕。 加之吐蕃有高原在,纵然李世民想要派兵攻打吐蕃,也躲不开高原反应。 而且松赞干布更不是一个好货色,这人十三岁就当上吐蕃的赞普。 吐蕃内部这两年更是战事不断,松赞干布升级攒经验这么久,再过一年吐蕃一统,松赞干布下一个目标就是大唐。 人家年纪轻轻现在更是吐蕃的一国之君,需要一仗来立威。 拿大唐给松赞干布立威是再好不过了。 军国大事太过复杂,与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玥眼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小声对张阳,“真的可以不用碰这棵树,就能知道这棵树多高?” 张阳感慨道:“我怎么知道。” 皱眉看着张阳,李玥说道:“你一定知道。” 夫妻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了解,李玥发现张阳有一个很特别的本领。 不论多么难办的事情,到了张阳手里都会非常神情的迎刃而解。 以至于李玥长时间都处于一种躺平的状态。 生活平淡且没有烦恼。 “你说不说。” 感受着李玥的小手揪着自己的胳膊上的肉。 这力道…… 张阳低声说道:“用力点……对,再用力点。” “……” “你!”李玥挥起小拳头雨点般砸在张阳身上。 奈何李玥没学过怎么骂人,只能用小拳头表达她的怒火。 张阳低声说道:“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我才去帮助他们,你要想好了,就算我去帮助他们,我也得不到这些人的任何感激。” 话语说着张阳的目光扫了一眼围观的年轻人。 他们只会在谜题解开之后,去讽刺这个吐蕃人的狂妄。 至于谜题是怎么解开的,根本不会有人去在意。 平日里这样的事情张阳都是避之不及。 惹小媳妇不高兴就是惹自己不高兴。 张阳抬头看了看傍晚的太阳。 从地上捡了一根还算笔直的木棍。 要解开这道题很简单,不过是小学数学水平的题目。 求出几个已知的条件便可以得出树的高度。 关健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大唐的读书人大多数读的儒家典籍,或者诗经,以及一些流传于世的文章。 对数学这种学问,反而没太多人去专研。 毕竟做官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写得一手好文章。 闲着没事去研究晦涩难懂又废脑子的数学,是一件事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就算是学得有所造诣了,写出一大堆算法。 又有几个人看得懂。 还不如写一篇人人都能看得懂的好文章,这样博得他人的赏识更好。 成本和效率之间一算,古人普遍都喜欢当文科生。 瞧着这群年轻人,张阳挑了一位招呼道:“这位哥们,借一步说话。” 那年轻人好奇地看着张阳说道:“敢问有什么事吗?” 张阳小声对他说道:“其实这个谜题能解。” “如何解?” 张阳把一根木棍插在地上说道;“你现在量量这根木头的长度。” 这个年轻人用一根量尺试了试说道:“一尺有三!” 张阳对他说道:“你等会儿把这个木棍插在那棵树的边上,记住一定要和树保持对齐,不要有太大的偏差。” 这个年轻人直愣愣地点头,神情还是古怪的看着张阳。 张阳给棍子插入地面的边缘部分画上记号,接着对他说道:“你量了这根棍子的高度,等会你把棍子一样插到那儿,量出棍子的高度,再量出棍子影子的长度。” “之后你再去量那棵树的影子,懂我意思了吗?” 这个年轻人挠了挠头说道:“有些明白了,还请在说得更明白点。” “……” 张阳又看了一眼李玥。 李玥眯着眼笑了笑。心说我就知道你会,小脸上尽挂着骄傲。 眼前这人的数学水平有些捉急。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 张阳又说道:“在同一个水平位置,当参照物不变,影子和影子的距离是一样,在光照影响下,我们的影子随着光照角度变化,但你我的身高不会变动,当我我们并排而站,是不是同时影子的长短变化也一样。” 这个年轻人像是茅塞顿开的一拍脑子,“我有点明白了。” 张阳拿着棍子在地上写着公式说到:“算出木棍高度,和木棍影子的长度,得出两者之比,再量出树影,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