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从百户官开始> 第二百三十七章 陛下,臣回来了!【求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七章 陛下,臣回来了!【求订】(3 / 6)

为天下士林所咒骂。 无论李东阳、杨廷和心中怎么想,除非是天子自己表示反对,否则的话,他们必须要表示赞同,如此才能够面对天下士林中人。 只是很明显,这件事由王阳明提出,一旦天子点头答应下来的话,那么到时天下士子必然会对王阳明这位帮他们争取了一次科举考试的机会的阁老感恩戴德。 王阳明在士林之中的声望必然会陡然高涨。 看了众人一眼,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道:“既然诸位卿家都没有什么意见,那么王卿家所奏请加开恩科之事,朕便准了。” 说着朱厚照看了王阳明一眼道:“既然此事由王卿家奏请,那么此次恩科就由王卿家你全权处理安排,务必要为朝廷选拔一批可用之才。” 王阳明恭敬的向着朱厚照一礼道:“臣谨遵陛下圣谕。” 不少人闻言皆是用一种羡慕嫉妒的目光看向王阳明,虽然说这次的恩科的主考官还未定下,但是看着架势,恐怕会试主考官是王阳明的概率相当之大。 若是王阳明成为了这一届恩科的主考官,那么到时候凡是这一届高中的进士,皆被默认为王阳明这位座师门下,无形之中便一下子充实了王阳明的底蕴。 就像李东阳、杨廷和、谢迁、刘健他们为什么号称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呢。 所谓的门生其实大多都是他们曾任某一届科举的主考官,一届士子做为门生,再加上同窗故友,很轻松的就能够在朝堂上下编织出一张人脉关系网出来。 王阳明、刘宇他们如今贵为内阁阁老不假,但是真要说人脉关系的话,自然是无法同李东阳、杨廷和他们相提并论。 王阳明在朝堂之上的人脉至多也就是一些同窗罢了,可不比李东阳、杨廷和他们门下众多门生。 但是这次恩科明显就是一次机会,只要王阳明能够成为这一届恩科的主考官,那么要不了几年,随着这一届所取士子进入朝堂,可以想象,王阳明在朝堂之上必然会获得大量的支持者。 下朝之后,朱厚照特意将王阳明给留了下来。 御书房之中,朱厚照示意高凤给王阳明赐座,王阳明谢过天子之后便坐在下首。 看着王阳明,朱厚照带着几分讶异的道:“王卿家今日怎么突然之间提及加开恩科之事?” 王阳明深吸一口气,冲着朱厚照拱了拱手道:“回陛下,此非臣之意,而是李太傅的意思啊。” 朱厚照闻言不由愣了一下,惊讶的道:“什么,你说着是李卿让你奏请朕的?” 王阳明微微点了点头,说着王阳明自袖口之中取出一份信函,一旁的高凤连忙接过,然后小心翼翼的递给天子。 只听得王阳明解释道“这一封信函是臣昨日收到的。” 朱厚照打开信函看了看,立刻便明白了过来,为什么王阳明会一点征兆都没有的突然当中提及加开恩科之事,感情这是李桓的提议啊。 看着信函之中的内容,朱厚照嘴角渐渐的荡漾起几分笑意道:“李卿信中所言不无道理,不说福建、陕西两地被其大杀一通之后,急需大量官员补充地方,就说前番受到谢迁、刘忠等人谋逆大案牵连,朝堂官员也是落马无数,同样官员奇缺。就是王卿家你想要在内阁之中站稳脚跟,在朝堂之上拥有一席之地,也需要一些帮手。” 对于朝堂之中官员结党,说实话,历朝历代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只要不是危及到皇权,天子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朝堂之中的情形就是文官集团同式微的阉党相争的局面,如果说不是朱厚照将王阳明简拔进入内阁,再加上拉偏架,怕是朝堂之上,还是文官集团的一言堂。 李桓的意思朱厚照心中已经明了,说白了就是想要让王阳明在朝堂之上另立一系,到时候朝堂之上就会形成以杨廷和、李东阳为首的一派,以刘瑾为首的阉党,再加上王阳明为首的一派,三派相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天子的处境将会好上许多。 王阳明静静的坐在那里,静等天子的反应。 朱厚照看了王阳明一眼,嘴角露出几分笑意道:“既然如此,那么这次恩科会试的总考官便由王卿家你来担任吧。” 既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朱厚照自然清楚该如何做才能够将这一次的恩科效果达到最大。 王阳明吐出一口气,哪怕是他修心养性的功夫极强,定力非常人可比,但是在天子开口,许他一届科考主考官的时候,王阳明仍然是忍不住心中泛起波澜。 就见王阳明起身向着朱厚照拜了拜道:“臣王阳明,拜谢陛下,臣定然会为我大明选拔干练可用之才。” 这段时间以来,朱厚照对于王阳明的能力以及才学可是深有感触的,尤其是几次经延,王阳明开讲其融合汇总至大成的心学,心学一出,可谓是震撼人心。 翰林院不少翰林学士,这般的清贵之臣,在听了王阳明所讲之心学,要么是对王阳明大家批判,认为王阳明背叛了程朱理学,是程朱理学最大的叛徒,要么就是对王阳明所开创的心学无比推崇。 甚至不少翰林学士喊出王阳明可为儒家圣贤的口号,号称王阳明最忠实的信徒。 当然这样的人到底是极少数,毕竟能够在翰林院的可都不是一般人相比那些思想上面还有塑造的可能的新晋翰林,这些在翰林院沉浮多年的翰林学士,真正沦为王阳明心学信徒的却是寥寥。 不过即便如此,王阳明也是声名大噪,哪怕是朱厚照这位天子也能够意识到王阳明绝对是他大明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才。 目送王阳明离去,朱厚照缓缓起身,换了一身常服,在高凤、魏彬等人的簇拥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