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第0033章:朕准备整个罪己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033章:朕准备整个罪己诏(1 / 2)

宝慈殿内。 太皇太后曹氏一听到赵顼要来请安,当即让其入了内殿。 赵顼还未开口,就听到太皇太后拉长了声音说道:“官家,不知今年能否让老身抱上龙种呀?” 赵顼尴尬一笑,搪塞道:“快了快了,孙儿一直都很努力!” 说罢,赵顼话头一转。 “皇祖母,孙儿除了向您请安外,还有一件要事询问,最近,您应该也听说汴河沉船桉件了吧?”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 “此事闹得满城风雨,老身也听说了,主凶不是已经抓到了吗?没想到竟是开封府左判官周正。” “主凶是抓到了,但如何处置却成了难题,孙儿心中纠结,所以来询问一下皇祖母的意见。” “官家想判处周正死刑,但又被太祖祖训所桎梏,是不是?” 赵顼如小鸡逐米似地点了点头。 太皇太后想了想,神色认真地说道:“其实,老身并不建议官家判周正死刑,此举影响太大,很有可能造成朝堂动荡,甚至波及到整个大宋读书人的地位,引起天下士子恐慌。当然,好处也是有的,若判了周正死刑,那等于在士大夫们的头顶悬了一把天子之剑,他们日后做事必然会收敛一些……” 太皇太后分析完利弊和表明自己的立场后,面色柔和地看向赵顼。 “若官家执意要判处周正死刑,老身倒是有一个计策,可大大降低此事的负面影响。” “是何计策,皇祖母快讲!”赵顼激动地问道。 太皇太后朝着赵顼招了招手,赵顼立即走到太皇太后的身边,侧耳过去。 “孙儿明白了,明白了,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赵顼满脸喜色。 太皇太后短短两句话,便让他拨开云雾见天日。 午后。 汴京城又一件轰动全城的事情发生了。 周正的三百余名老乡竟然连夜从齐州长青县赶到了汴京。 三百多人,举着一块长青县万人签名的白布来到开封府府衙前,为周正求情。 在这些人眼里,周正是超级大善人,是他们的靠山,周正若倒下,他们的生计几乎就无法维持了。 三百余人,势头非常凶勐。 “周正老爷是我们长青县难得的大善人,定然是开封府查错了,求求你们放了他吧!” “也许,周推官只是误杀,这一切都是意外。你们就不能网开一面吗,他可是庆历六年的进士!” “父老乡亲们,周推官绝对是被冤枉的,开封府若不给我们一个交待,我们就跪在宣德楼前告御状!” “在清平县,即使三岁的孩童都知周推官的人品,他一定是被冤枉的,你们不能把好人抓进监牢里面!” …… 开封府前,一片喧闹,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叫骂起来。 开封知府杨左稳居府内,并没有采取任何举措。 百姓们很纯真,同时也很愚昧。 即使拿出了证据,拿出了桉宗,这些百姓也不会相信周正做了恶。 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只记得周正对他们的好,并且很固执地坚信自己的直觉与判断。 官府很难以道理去说服他们,这一点,杨左早有经验。 不予理会,便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式。 同时,杨左也在等待官家的信息,到底杀不杀周正,是一个尤为复杂的问题。 第二日。 三百余名长青县百姓依然在开封府衙静坐。 静坐抗议是他们经常使用的手段,且往往能博取一些同情怜悯的声音。 在长清县百姓不断宣扬周正所做的好人好事后,一些心肠软,无原则的读书人竟然开始同情起周正了。 他们认为,周正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乃是为了乡人,有情可原,应该从轻发落。 赵顼听到这些话后,差点儿没有气死。 若在战乱时,这样的读书人,最容易变成汉奸。 此等罪责在他们眼里都不算什么,那他们还有什么立场可言。 午后,垂拱殿内。 韩琦、曾公亮、富弼、文彦博、韩绛、张方平、王陶全被召入大殿中。 入宫时,七人已猜出官家要做什么,当即统一了想法:力劝官家,让周正免于死刑。 这些人都是三朝元老,这是他们多年来第一次想法见解完全一致。 “臣参见陛下!”七人同时拱手。 赵顼看向七人,笑容和煦,直接开口道:“朕来找你们做什么,你们应该都清楚,朕想要做什么,你们也都清楚。” “今日,朕不是来和你们论辩的,一张嘴肯定说不过七张嘴!” 韩琦七人都忍不住舔一下嘴唇。 在来之前,他们已经预设了赵顼可能提出的许多问题,并且都想好了应答之策。 “喜子!”赵顼摆了摆手,道:“这里有三封诏书,让他们一封一封地看。” 当即,喜子将第一封诏书呈给了七人。 第一封诏书上,罗列了开封府前左推官周正的所有罪行,处罚是:革去周正庆历六年的进士资格,扒去他的官身。 众人长呼一口气,此种处罚完全可以接受,并且惩处还太轻了一些。 紧接着,第二封诏书呈到了众人面前。 七人一看,眉头就皱起来了。 这份诏书上,也罗列了周正的罪名。 不过此时周正的身份已经是平民了,然后按照大宋律法,判处的是死刑。 韩琦顿时焦急了,曾公亮开始感觉到心口有些疼,富弼的脑壳也有些发晕。 官家这两份诏书简直就是钻漏洞,瞎胡闹。 这样扒掉周正的士大夫身份,再判其死刑,群臣和天下书生们根本都不可能信服。 韩琦一拱手,张口就要发言。 “韩相,先不用发表意见,看完第三份诏书再说!”赵顼一句话将其堵了回去。 喜子当即呈上第三份诏书。 韩琦七人一看,差一点都没有背过气儿去,昏厥在垂拱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