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家父汉高祖> 第186章 姨父!你冷静点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6章 姨父!你冷静点啊!!(1 / 3)

当刘长笑呵呵的领着贾谊走出皇宫的时候,几位舍人都是好奇的打量着他。 刘长笑着介绍道:“这位就是新舍人贾谊,乃是鲁元公主之婿子!” 栾布看到贾谊的模样,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人看起来如此瘦弱,能追得上大王吗? 召公却笑着上前,“早听闻洛阳贾生之名不曾想,居然是如此的年轻。” 贾谊面对长者,也是恭恭敬敬的回礼,连称不敢。 季布和张不疑也相继上前行礼,贾谊与众人回礼,刘长这才说道:“贾生虽年轻,可为人有才能,连阿母都赞叹他的学问诸君不可孩视!” “唯!” 刘长这才领着他们朝着唐王府走去,贾谊走在最后,他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也没有跟周围的几个舍人多说什么。张不疑看了他几眼,问道:“君看起来怎么有些不情愿呢?” “跟随唐王并非我意,乃奉诏而为!” 贾谊认真的回答道。 张不疑勃然大怒,骂道:“大王身边又多一不忠之徒!” “张不疑,我看你才是最大的不忠之人!” 召平训斥。 两人顿时吵了起来,刘长也懒得理会反正都习惯了哪天他们不吵了自己反而不太适应。 “先前我就说该绑了王陵去唐国,你就是不愿意,拖到了如今!你还有什么颜面说我不忠?” “绑王陵,确实不是什么好主意。” “呵太后舍人在这里说什么!” “栾布,这些人不足以成事可与我杀之!” 贾谊看着这些舍人忽然就大吵了起来,那是目瞪口呆,发生什么事了?绑王陵是什么意思?哎?大王为什么在蹑手蹑脚的往那边走? 几个人大吵了一架,栾布猛地回头,“大王你看” 几个人顿时沉默了下来,也不询问,顿时就小跑着冲了出去,召平年迈跑不动,急忙对贾谊叫道:“快去抓大王啊!” 贾谊一脸的茫然也跟着跑了出去。 “你跟着我做什么?去南边找去!” “我方才看到大王往这个方向走了” “看到了为什么不说?!” “我” 多亏了贾谊的细心众人还是在唐王逃走之前将他抓捕归案,五大舍人围绕在刘长的身边不留任何缝隙。 “寡人就是想去便溺” 栾布冷哼了一声,贾谊有些困惑的问道:“为何不让大王去呢?” “大王是要去酒肆的,太后不许他去。” “哦” 贾谊觉得自己有些懂了,“若是让大王去了酒肆,下午我就得去廷尉了,或许晚上就得去椒房殿挨训” 贾谊又觉得自己不太懂了,“为何去廷尉?” “原因有很多偷窃,聚饮,调戏,便溺,殴打,恐吓,堵门” 贾谊觉得自己完全不懂了,只是茫然的看着栾布。 “无碍,稍后我给你说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贾谊家里来了媒,想要让他迎娶张家女的时候,贾谊是很开心的,因为他认识这位少女,那是一个很美丽的女子,直到来到长安之前,他的心情都很不错,盼望着早点成家可是跟刘长相处了几天,贾谊心里忽然有了悔意,自己果然是高兴早了啊。 他先前说错了,自己不该说大王类秦王楚王的这位大王的确不像秦王楚王,他谁都不像,甚至都不太像个人,人干的事他是一点都不干。 这几天里,贾谊接触到了这十几年来从不曾接触到的事情,四天去廷尉去了三次,看着栾布跟廷尉大小官吏谈笑风生, 他都有些怀疑人生,大王被关起来了呀!! 你为什么看起来一点都不急呢?!大汉最强大的诸侯王被关起来了呀!!!廷尉怎么敢的呀?!!这是廷尉大牢啊!!你怎么还在笑啊?!! 顺便,他也重新认识了一下大汉的未来。 有整日抢着给大王拍马屁的,还因此打起来的。 有酷爱驾车,将自己差点送走的。 有呆呆的看着自己半个时辰,一言不发的。 有因为吃的被弟弟抢走就想要给弟弟一剑的。 有见啥拿啥,走的时候还顺走自己一件外衣的。 当然,他也见识到了唐国的贤才们,有想造反的,有时刻禀告太后的,有倚老卖老的,有忽然暴起劈人的唉,贾谊心里忽然就有些绝望。 这对贾谊也是一种磨练,贾谊也成长了很多,最明显的就是食量有所提升,唐王府别的不行,伙食还不错,虽然都是偷来的,他也开始了锻炼身体,不然追不上唐王。学会了如何搪塞甲士,如何对待睁眼说瞎话的人,如何面对厚颜无耻的人等等。 刘长与众人坐在唐王府内,大口大口的吃着肉。 很快,他便得意的用衣袖擦了擦嘴,几个舍人外出了,贾谊却被刘长留在了身边,面前只有群贤。贾谊年纪太小,跟群贤们年纪相同,因而也就挂上了群贤之名,刘长笑着问道:“吃也吃完了,该商谈大事了!” 贾谊瞥了他一眼,又准备上街去调戏民女? 刘长傲然的说道:“我唐国有群贤,奈何,学术分歧太大,常常争吵,张相乃是儒家之人,不好强势镇压,我想让王陵前往唐国,他是个强势的人,若是他坐镇庙堂,唐国庙堂论事,想必也就不会再发展到动手” “大王的意思是唐国群臣时常动手?” “哎,小问题,只是一些小争议。” 贾谊的脸抽了抽,问道:“大王为何不亲自去找王相求贤?” “没用。” “那便让太后下令。” “试过了,也没用,他不奉诏。” 贾谊顿时沉默了下来,随即说道:“那大王便多去几次,诚心求贤” 刘长眯了眯双眼,笑着问道:“诚心求贤,便能成事?” “昔日荀子来到楚国,楚王多次请求他留下来担任官职,荀子就是不肯,楚王诚心相求,礼数周道,荀子便留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