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抬棺进谏,老朱求我别作死了> 第37章 陛下这是要孙子从坟墓里拉出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陛下这是要孙子从坟墓里拉出来(1 / 2)

“皇上册封这些诸侯,就是想要稳定中央,让他们的后人,来维护大明朝的统治。”

“诸位诸侯,互相依靠,互相监督,互相帮助。”

“藩王之位,本就是皇家之位。

“每一位藩王,都有自己的职责和职责,镇守自己的领地。

“他会觉得,他的子嗣,应该互相帮助。”

“而且,皇上一直在打压文武大臣,不让他们兴风作浪,所以,才会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皇上的贴身侍卫,这样,才能让我大明朝更加稳固,更加长久。”

苏怀一口气将三个要点全部说了出来。

就在这时。

朱元璋瞳孔一缩。

他心中的震撼越来越大。

他明白了。

他全懂。

明白了那封《鸣冤书》,为什么要点明错误。

他眉头一皱。

“你能理解陛下的心情。”

“你为什么要写一封《鸣冤书》,将皇上的过错说出来?”

“你想重创大明,元气大伤?”

“你想挑起兵变,毁掉大明江山?”

“你这是在故意作对?”

说到这里,朱元璋猛地站了起来,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明明知道原因,还故意这么做。

是可忍孰不可忍。

苏怀混得风生水起,也变得强硬了起来,直接反驳:

“想得太多了。”

“我倒是忘记了,这可不是什么大周朝,民不聊生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视凡人为猪狗。”

“那样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诸侯们也会叛变,也会出兵南方。”

“陛下的道理,并不是册封诸侯的铁则。”

“在汉朝建立之初,刘邦以子嗣为王,以诸侯为王,引发了一场几乎将整个汉朝都给毁掉的‘七国混战’。”

“三国时,司马氏灭了曹魏,建国为晋王朝,但大晋王朝恢复了封建制度,八王之战,还未结束。”

“之后,五胡乱华持续了近五百年,汉王朝也险些覆灭。”

“也有国王所认为的,与王室和睦相处,守望相助。”

“那就更没有希望了。”

“臣曾在《鸣冤书》中,断断续续地提到:大明灭亡,诸侯制乃罪魁祸首。”

“我还指望着,能在削弱诸王兵权的情况下,说出此话。”

苏怀的声音,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正如前面所说,这封信中所提到的“岁俸”,其实不过是“一丁点”被朱棣逐出边陲之后的残余而已。

但最严重的后果,却是……

苏怀也是开门见山。

“现在,百姓们还敢说,这是无法改变的趋势。”

“如今的朝廷,百官都是忌惮陛下的权势,不敢提及诸位诸侯。”

“但是,这位藩王宗亲,却是陛下与群臣心目中的一根刺。”

“今天,陛下不会被砍头。”

“总有一天,大明也会被推翻的。”

“就是因为,群臣们都在推卸责任,在办案的时候,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用正义来威胁,这才是真正的证据。”

“到时候,那些掌握着庞大军力的诸国诸侯,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被人废掉?”

“七国八王之争,已经迫在眉睫。”

“而陛下所说的,则是由皇族护送,入京剿灭叛徒。”

“也正应了我刚才说的那句话。”

这个时候。

苏怀沉默不语。

对眼前之人的打击。

何止是百倍?

“陛下最不想见到的,就是自相残杀。”

“肃清叛逆,靖天下之乱。”

“大明众藩之战,有功之臣,只能用一双眼睛看着……”

“来日……”

“你在胡说八道。”

这一刻。

朱元璋一甩袖子,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可是……

他的脑海中,又想起了在都察院中,那些官员们的评价。

但现在,他只能指责一个百户之子,不敢以一国之君的身份,说出自己的心声。

难道他们真的不懂?

不是。

他们心知肚明,却不想说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