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女生耽美>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四百八十七章崇祯的暴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七章崇祯的暴怒(2 / 3)

是朱氏天下,乃是朕的天下,朕尚且可以忍耐黎民百姓被夺之恨,尔却不能,难不成你认为这百姓是你家的不成。” 崇祯这几乎话,几乎字字诛心,卢象升听了脸色铁青,什么叫这黎民百姓是朱家的,这百姓是天下的,是汉人的,怎么回事皇室一家的,皇室以为百姓是什么,是猪狗,是他们私有之物吗? 想到这里卢象升心中很痛,脑海里不由想起了当初在蓝田跟李朝生坐而论道的一些事情,当时他们就讨论了蓝田与大明的区别。 李朝生说蓝田与大明的本质区别是,蓝田是老百姓的蓝田,而大明是老朱家的大明。 朱元章逆历史潮流,重启分封的时候,就代表在朱元章的眼中,这天下就是他老朱家的,也就是所谓的家天下。 百姓就是老朱家样的牛羊,官员就是老朱家的长工,因此到现在建奴扣关,侵害大明的利益,而官员大多是无动于衷的,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天下是老朱家的,他们就是打工的,老朱家完蛋了,换个皇帝就行了。 至于百姓更觉得这个国家跟自己没关系,他们只关心自己眼里那一亩三分地,这就是大明。 而蓝田,这里是老百姓的,我们这些当官的其实就是给老百姓服务的,他们的意见可以左右一地之政治,他们的想法可以决定他们过什么样的日子。 因此蓝田每扩张一块土地,或者被谁侵占一块土地他们都会感到高兴与揪心,因为这跟他们的切身利益很可能都是相关联的。 而我李朝生也从来没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百姓之上,我的权利是他们赋予的,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维护他们的权益。 所以蓝田所有关乎百姓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情,哪怕是我治下百姓被隔壁大明州府的官员欺负了,我也会点起人马过去把这个官员抓起来,问问怎么回事,知不知道我蓝田百姓一个也不能挨欺负。 相反你看大明,边关都是什么熊样了,可是皇帝有心无力,大臣事不关己,百姓,只要鞑子不打到我们家,我们就当不存在鞑子这个物种。 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大明以皇室为主,一切都是为了老朱家服务的,而蓝田以百姓为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百姓服务的。 这就是本质上的区别,当时卢象升不是很理解,可是刚才听到了圣旨中的崇祯口口声声称百姓是他的,他为了大义可以舍弃百姓,在一对比蓝田,卢象升就感觉自己心中好堵。 他突然发现大明未来输给蓝田可能不是文臣武将,不是国力差距,而是意识形态,是最根本的国策。 也许蓝田才是真正勐子说的那般,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卢象升想到这里沉默了,而传旨太监继续道:“不过念尔是一时冲动,朕也知你心,故给尔一次机会,接旨之后,立刻率军退出战场,不得追击,退守山东,交出兵权,由杨嗣昌暂时接管,等候朝廷旨意,以观后效,钦此。” “卢大人接旨吧。” 传旨太监看着卢象升说道,卢象升听了这话看看传旨太监道:“臣接旨,谢主隆恩。” “行了,卢大人快快起来吧,身上还有伤呢。” 传旨太监说着要去搀扶卢象升,卢象升伸了伸手拦住传旨太监道:“无碍。” 传旨太监闻言笑了笑道:“卢大人,你这次是真的鲁莽了,皇爷很生气,听了您这事,他砸了三个瓶子,都是宋的,糟蹋了。” 卢象升没说什么,传旨太监继续道:“不过大人您也不用过于担心,这事没您想象那么遭,皇爷虽然很生气,但是对您还是信任的,您这次回山东之后,把兵权暂时交了,估计会被安排个闲职,但是大人,以您的能力,估计很快就会再次被重用的。” 传旨太监对着卢象升一阵说,卢象升听了这话表情很澹定,紧跟着又把甚至放在一旁的桌子上,紧跟着来到了刚才看的地图旁,眼睛盯着地图。 传旨太监看着卢象升这个表现愣住了,瞪着眼睛对卢象升道:“卢大人,您这?” 卢象升回过神来:“哦,这两军交战,没啥好招待公公的,公公可以回了。” “不是卢大人,您何时退兵啊?” “哦,等我把十万百姓救回来,我就退兵。” “啊,大人,您可不能胡来啊,这可是陛下给您的最后机会,您不能拿自己性命开玩笑啊。” 公公焦急的对卢象升说道,卢象升听了这话看了看传旨太监笑道:“公公,卢某向来不喜欢半途而废,我既然都追出来的,就不可能再退回去了。” “啊,卢大人,您可别犯傻啊,现在陛下愿意给你一个机会,您要是把握不住,就算您打了胜仗,把百姓都夺回来,到时候逆了圣意,到时候,功劳没有,小命还可能不保啊,大人莫要犯湖涂啊。” 公公真急了,这个人咋就说不通呢? 自己苦口婆心说了半天,他就铁了心的要一条道走到黑吗? 公公看着卢象升万分不解道:“卢大人,您这是为了什么啊啊!” “当官发财,行,您高尚,不为了这个,可是你们读书人的理想不是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吗?现在高官就在前面向您招手,您何必为了一群贱……百姓触怒皇上呢,您,您可急死我了。” “为了什么?” 卢象升听了公公的问话,沉默了片刻抬头看了看天空道:“心。” “什么?” 公公傻傻的看着卢象升,卢象升笑了笑道:“公公,还得麻烦你一次,把这封书信交给陛下吧。” 卢象升这时坐在椅子上,拿出笔墨写道:人生在世,自问无愧于心,陛下胸怀四海,微臣眼中却只有眼前之利,故,恕臣不敬之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