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长安好> 085 她没想做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85 她没想做官(2 / 3)

— 但话是她提出来的,实在骑虎难下。 于是,常岁宁在郑国公府经受了半日酷刑,险些把上辈子没剥的栗子全剥回来了。 又因是给“长公主”准备的祭品,出于敬畏,断没有尝吃的可能,只能剥而不能吃,便更是酷刑中的酷刑。 且段氏频频堂而皇之地偷懒,一会儿叫来管事询问府中事务,一会儿吩咐厨房准备午食,每一样菜都要斟酌半天,一会儿叹息年纪大了肩膀疼了须得人按一按……俨然正是完美还原了少时伴读做功课时那浑身长刺的模样。 偏她此时身为小辈,并无提意见的资格。 竟是养宜千日,反被宜用。 如此一番煎熬罢,待午后自段氏院中离开后,颇有种驴子终于下了磨的解脱之感的常岁宁,却在出府的路上遇到了下值归家的魏叔易。 “见府外有常家车马,便知是常娘子来了。”身上穿着官袍的魏叔易笑问道:“不知府中饭菜,可还合常娘子胃口?” 剥栗子剥得怀疑人生的常岁宁点头敷衍:“甚合。” “那便好。”魏叔易笑着转身,与常岁宁同行,做了个“请”的手势:“作为答谢,便容魏某送常娘子吧。” 常岁宁往前走着:“魏侍郎又为何事言谢?” 听得这个“又”字,魏叔易笑了一声,未急着答,而是称赞喟叹:“常娘子真乃神人也,竟有这般敏锐而又独到的先见——” 常岁宁了然:“接任礼部尚书的人选定下了?” 魏叔易眼中笑意更浓几分:“不错,正是褚太傅。” “朝中为此争论了半月余,一直僵持不下,谁都不肯退让……”魏叔易边走边缓声道:“直到今日圣人提出由褚太傅接任,满朝上下,值得一提的反对之声唯有一人而已。” 常岁宁不假思索:“那必是褚太傅本尊了。” 魏叔易讶然失笑:“常娘子果真神了。” 常岁宁笑而不语。 毕竟她的老师当年教授她时,便时常畅想辞官归隐后那抚琴时听清风,垂钓时观浪潮的悠闲愿景——老师为此准备了许久,但因朝廷不肯放人,便一直停留在准备的阶段。 这一拖,就拖到了六十七岁高龄,眼看曙光与暮光皆近,偏在此时,又忽然成了礼部尚书—— 清风浪潮没有了,风口浪尖倒是管够。 “然众望所归,褚太傅实难推辞。”魏叔易含笑道:“现下僵持局面得解,而此法正是魏某私下献予圣人,故有此一谢。” 他既如此坦诚,常岁宁也不客气:“那魏侍郎又欠我一次了。” 魏叔易从容点头:“魏某记着便是,只等常娘子随时讨要。” 常岁宁看向前方草木郁郁葱葱之景,不愧是在园子里建了座宅子的郑国公府,所见皆是蓬勃生机—— 她道:“来年春闱,众寒门举子可以全力赴之,而不必担心被辜负了。” 魏叔易面上笑意稍澹,却多了两分认真:“正是此理了。” 圣人选择对裴家下手,裴岷所在的位置便是一大诱因——圣人欲提拔寒门子弟入仕抗衡士族,于是大兴科举取士之制,但科举历来归礼部所掌,而礼部尚书此等要职向来是士族官员任之,有他们如遮天之手拦于天子门外,这条路便注定不会通畅。 太子年岁渐长,圣人没办法再等下去了。 但除去了裴岷,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接下来便要选任新的礼部尚书。 圣人自然是要选用寒门出身的心腹官员,但那些士族势力刚经历了裴氏凋落,危机感丛生之下,自然不肯让步。 这一步圣人也不能让,一旦让了,便前功尽弃。 若说双方形势如水火难以相容,那么褚太傅,便是一座山。 哪怕这山近看只是个土堆而已,但却能很好地阻挡于水火之间—— 往上数三代,褚太傅也算得上是小士族出身,但家中早已没落凋零,早就远离了那些利益紧密相连的大士族势力范围之内,是别来沾边的存在。 褚太傅之妻便是出身寒门,其儿孙甚至未入仕途。 而其本人从不与人结党,亦非女帝爪牙,更难能可贵的是年事已高,已到了如果不出意外,很容易就会出意外的年纪—— 纵然运气好,熬到七十致仕,也不过只剩下了三年而已。 如此一来,士族势力尚有三年的时间可以拿来筹谋,待哪日时机成熟,便有机会一举夺回此城。 于女帝而言,亦是如此。 牵涉深广的权势争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此番便等同双方各退半步,以维持表面的平衡,而平衡之下较量不会停止。 这些魏叔易并未明言,但在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了一切走向,直接点明了谜底的女孩子面前,也根本无需明言。 他只忍不住再次问道:“常娘子当真无意朝堂吗?” 这一问,比上一次似闲谈一般更多了份真切。 “差得远呢。”常岁宁难得谦虚:“我这般年岁,只应当多读书。” 魏叔易饶有兴致地看向她:“常娘子所指的读书是?” 总觉得她的“读书”不会太寻常—— “我打算去国子监读书。”常岁宁语气随意。 虽做好了不会寻常的准备,魏叔易此时还是意外不已,更多的则是不解:“常娘子当知,国子监内学馆不一,监生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为三品以上官员或三、四等宗室子弟,二为至少已通过乡试有功名在身之人,三为寻常庶人子弟,需过三考,方能列为监生——” 他最后道:“当然,这些于常娘子而言皆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处在于无论以何种途径入国子监,男子之身才是首要。” 这一点,纵然当今圣人为女子,也不曾改变。 如今的国子监已同科举绑在了一处,而女子不可能以科举入仕,女官历来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