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1034章 平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4章 平乱(2 / 4)

都井井有条。

马蹄声隆隆而过,草棚有人悄悄地从缝隙偷窥,看着高头大马和身披精铁铠甲的骑士远去,目光有些惊悸。

“情况怎么样?”

冯刺史坐在马上,看着层层叠叠的草棚,开口问道。

“半数的难民都收拢在这里了。”

同样坐在马上,落后一个马头的石苞连忙回答。

安邑是河东的郡治,同时也是河东最大的县城。

在这个时代,但凡能成为大县大城,都是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的地方,三者缺一不可。

多年战乱,人口急剧下降,幸存下来的人口更是进一步聚集到大城市的周围。

当然,也有不少人是逃入山野躲避战乱,但最终能活下来的人,十不存一。

这些人,为了生存下去,只能在山野中,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斗,与猛兽斗……

在这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失去文明,退化成野人,运气好一点的,那就是成为蛮夷。

相比于十不存一,生死各半的大县城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只是经过数十年战乱,就算是像河东这种中原重郡,人口多也只是聚集在安邑、闻喜、解县等几地。

再不复后汉人口巅峰时的盛况。

不过这也为冯刺史清洗河东提供了方便。

石苞所说的收拢半数难民在安邑,原因也正在于此——只要控制了几个主要县城,就能控制郡内的大部分明面上的人口。

再加上这一场暴乱下来,世家豪族的隐藏人口都能赶出来大半。

因为世家豪族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来养他们。

或者说,世家豪族手里的粮食,已经被某些有心人劫掠一空。

“半数?半数是多少?”

“按现在统计出来的,约有二十万上下。”

也就是说,再加上闻喜、解县等地,整个河东能收拢起来的百姓也不过是四十来万?

如果再加上那些不是难民身份的,流窜入山野的,没有收拢过来的流民,那些真正的乱民等。

全部加起来,估计也不过是小一百万人口。

堪堪达到后汉动乱以前的一个大县标准。

一郡对比一县,而且还是已经把隐匿人口逼出来的中原重郡。

可想而知这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动乱,给天下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冯刺史沉默了好一会,又抬头看向远处。

旷野上有人举着标杆,似乎是正在测量着什么。

还有一些衣着褴褛的人不顾天气寒冷地在围观。

河东本就是产粮区,耕地众多,同时还是是中原重要产盐区。

这些日子以来,洗劫了这么多的世家豪族,再加上背后并州的支持。

别说是这区区数十万难民,就是再翻一倍,养上三四个月估计问题不大。

照眼下这战况,别说是半年,就是半个月之后,说不定凉州军就已经与丞相大军胜利会师了。

所以不怕人多,只嫌人少。

再说了,又不是白养。

白养只会养出懒汉。

所谓搂草打兔子两不误,打完了土豪,下一步自然就是要分田地。

到时候不管是开沟渠兴修水利以待来年,还是筑田埂为分田地作准备,这些工作量都不小。

除了在最冷的时候无法劳作,这些难民在其余时间肯定是要付出劳动,才能拿到口粮。

以工代赈,可算得上是治理流民和难民的一剂良方。

“招安令呢?有多少乱民响应?”

既然是暴乱,不管是有组织还是自发的暴乱,期间定然会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野心家混水摸鱼。

有组织的暴乱已经开始平息,但自发的暴乱,可不是说停就停的。

“附近的小股乱民得知君侯打算重新分田地,皆是半信半疑,不过已经有头目派人过来,商量收编事宜。”

冯刺史点点头:

“只要他们肯谈,那就是好事。不管他们是不敢与我们作对,还是真心想要归降,只要过来了,就不怕掀起什么风浪。”

不是冯刺史看不起这些乱民,而是就组织力而言,凉州不敢说,但南乡和越巂组织起来的娘子军,怕都要比他们强。

特别是南乡,娘子军在战时帮助协调运输,维护秩序,维持工坊运作等方面,是有不小功劳的。

数千乃于数百流民,打散混入数十万已经接受习惯管理的难民,就算是有人心里不服,那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