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0458章 论北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458章 论北伐(2 / 3)

次与诸葛老妖交手就被打个落花流水,后面又被吓得宁愿当女人也要龟缩不出,被人讥笑畏蜀如虎的事绝口不提,一口咬定北伐无功就是军事无能。  还说这是为了战略。  国力几倍于人的大优势,还是在自己国境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敌人都冲到家里来了,竟然要用到龟缩不出的战略……  真要两者的位置调换一下,司马宣王敢出汉中?  还不是知道自己面对面打不过,所以才用这样的战略?  冯永心里吐槽了一下。  只是他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孟达竟然是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想要归汉。  一旁的李鸿更是惊讶万分,这个冯郎君果真心思机巧无比,仅凭丞相的这么几句话,就能猜出孟达的意思。  “丞相欲通书信与孟达?”  得到了诸葛亮的眼神鼓励,冯永又问了一句。  诸葛亮和蒋琬相视一下,皆是哈哈大笑。  李鸿叹服一声。  唯有费诗却是不合时机的一声冷哼,大声道,“丞相,孟达小子,昔日先是不忠于刘季玉,再是令关君侯陷死地却又不救,后又背叛先主,如此反覆之人,何足与书邪!”  场面一下子就冷了下来。  冯永暗自叹息一声,向着费诗看去,心想此言诚乃大实话,但自古以来,忠言逆耳。  更何况你是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除了让人难堪,还能如何?  怪不得你如今只是个永昌郡从事。  果然,只见上头的诸葛亮沉默了下来,却是没再提起此事,看样子心里已经有所决定。  李鸿则是一脸的尴尬。  蒋琬勉强笑笑,站起来说道,“公举,永邦,我有事与你们说,且随我来。”  待三人都出去后,诸葛亮这才看着冯永,开口问道,“你久在南乡,南乡沿汉水下去不远,就是孟达所在的新城,可曾探过此水路?”  看来果然还是要与孟达通信。  冯永对诸葛亮的态度倒也在意料之中,蒋琬是个懂诸葛亮心思的,把费诗拉出去,可以避免他的尴尬。  同时也避免了新降的李鸿听到过多的机密。  “回丞相,这个事情,永自然是有过考虑的。”  当初在南乡县搞牧场,搞毛坊工坊,冯永当然考虑过下游的孟达的威胁。  但从新城到汉中,本就是逆水而行,困难何其多也?  曹真后来也曾派司马懿想要这么做,但司马懿至死也没能到汉中走一圈。  更何况孟达这种政治投机分子?他敢给曹魏这么卖命?  当然,世事没有绝对,总有万一。  所以南乡县自然对这条通往曹魏之地的水路做过调查,调查的人是南乡县县尉黄崇。  县尉者,掌县中军事。  “当时调查南乡县汉水的是黄崇,他曾多次询问过当地的乡老,还亲自勘探过水路,若是丞相想知道详情,可招他来询问。”  诸葛亮听了,似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冯永,“你们还当真专门查询过这条水路?”  冯永一笑,“此事还是黄崇提起的呢,他年纪虽小,但确实腹有军略。”  听冯永这么一提,诸葛亮倒是想起了马谡从汉中传过来的公文:自冯永带着一部分人离开汉中,黄崇在南乡县整训士卒,颇有章法。  听说黄崇还率人在汉水边上挑险要之地,筑起能驻扎百人的坞堡。  南乡县县丞罗蒙也曾问起其目的,黄崇解释说是为了防范新城曹贼突然来袭,在险要之处驻兵,不但能提早发现示警,还能扼守险处,不让其上岸。  其能如此。  冯永言其腹有军略,果不为虚。  想起赵广骁勇,王训谨慎,李遗机巧,还有他所推荐的王平、柳隐,皆是在此次平定南中的征战中立下大功,诸葛亮又不禁深深地看了一眼冯永。  “丞相当真要与那孟达通信?”  冯永终是忍不住地问了一句。  “怎么?你有异议?”  诸葛亮问道。  冯永摇摇头,“孟达乃是反复小人,费从事说的没错。但小人也有小人的用处,丞相曾说过,北伐需待北方有变。”  “若是孟达反叛之事闹得够大,能给曹贼造成麻烦那就是最好不过。就算是不行,与大汉也没损失。所以一封书信的事,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  诸葛亮脸色一松,叹气笑道,“公举耿直,当为君子,却不知变通,若是他能像你这般,何至于郁郁不得志?”  说起费诗,冯永倒有些好奇地问道,“丞相,我记得费公……公举前些年不是受先帝所派,去荆州给关君侯授爵么?怎么如今沦落到永昌郡从事的地步了?”  想到费诗取了这么一个字,冯永总觉得有些说不出口。  公举?  举高高?  “关你何事?”  诸葛亮却是不愿多说,“没事别问这个。”  然后再想起冯永刚才提到了北伐,诸葛亮马上就有些警惕地看着他,“北伐之事,是谁与你说的?”  “我自己想的啊。”  冯永一脸的坦然。  “丞相的隆中对,永早就背下来了。又云,攘外必先安内,丞相一定要亲率大军南征,一是要安抚南夷,二也是为了练兵吧?”  “如今南方已定,士卒得到锻炼,大汉粮食又不缺,就看兵甲何时能足。故那蒲元去寻产好铁之地,此亦丞相为北伐所虑者吧?再加上风箱出来,大汉就能有好铁。”  说起北伐,冯永就觉得心情有些激荡,又情不自禁地说道,“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曾在白帝倾托大汉于丞相。”  “丞相为不负先帝之托,这才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非不自惜,乃是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