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那年1981> 239 大发其财指日可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9 大发其财指日可待(2 / 3)

节约成本,想把厂里的车包出去,我把那辆大解放包下来了,跑运输。” 刘经理对于小梁的驾驶技术,那肯定是十分了解的,一听他包下一辆大解放跑运输,觉得很适合小梁干。 这年头司机少,车辆也少,真正有条件跑运输的,那是相当挣钱。 不过刘经理还是略显遗憾地说: “我听老郑说,从今年2月起,国家政策已经允许个人买车。 你要是有钱的话,自己买辆车跑运输多好。 包车毕竟不是自己的车,费用就高了。” 小梁对未知丈母娘也不瞒着,实话实说道: “自己买车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的钱。 再说买新车的话,折旧太厉害。 现在的车都是单位车,保养得比较好,跟新车没什么区别。 关键的是,我不管包哪个单位的车,车户口还在原单位,这样我还能挂靠这个单位,培养司机。” “培养司机?”刘经理不解地问,“你要司机干什么?” “我想越干越大,搞个车队,所以就要培养自己的司机。” 刘经理看着眼前这个半个儿,一脸的意味深长。 小梁要搞个车队? 在国家政策刚刚允许个人可以买车的现在,虽然政策允许了,但是真正能买得起车,个人拥有车的人,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 可是小梁现在就已经规划着要搞个车队了。 这是狂妄吗? 刘经理一点都不这么认为。 不知道为什么,她就像相信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极其盲目地相信,小梁一定能搞起一个车队来。 当然,也不完全是盲目相信,因为小梁对于当下买车和包车的利弊,说得很到位。 尤其是利用包车,挂靠单位培养司机,说明了小梁做事是很有主意的。 光有搞成车队的雄心壮志还不行,起码你得有自己的司机队伍吧。 可是这年头,你上哪找司机? 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现在的司机几乎都是单位上的在编人员。 不但在编,而且是单位里边极好的工作岗位。 社会上几乎没有闲散司机。 单位的司机不可能放着优渥的铁饭碗不要,去跟在一个农民手底下干吧! 自己培养司机,这是想搞成车队的唯一办法。 “好好干吧,阿姨相信你一定能搞起一个车队,越干越大。”刘经理说道: “干事业需要资金,我们虽然没有很多存款,但是你缺钱的时候就开口,我们多少也能给你帮上一点。” 这话说得小梁心里热乎乎的。 感觉让她给自己当丈母娘也确实不错。 又多一个心疼自己的娘。 过了几天,镇上在木器厂召开竞标承包大会。 不出意料的,参加竞标的只有孙延成和吴光荣。 年上缴额,孙延成投了四万五。 吴光荣投了五万五。 标的额揭晓,吴光荣就后悔得差点吐血。 早知道孙延成只投四万五的话,他投四万六啊,一年就能少交九千块。 也就是说,一年就能省出一个万元户来。 可是,他在竞标之前跟儿子、儿媳反复商量过,猜测孙延成能投多少? 三个人一致断定,孙延成绝对不会低于五万。 到底孙延成能投五万几? 这让爷仨颇费脑筋。 五万二? 五万三? 五万四? 都有可能。 最后,为了保险起见,为了保证能够把木器厂包下来,爷仨确定投五万五。 他们相信孙延成绝对不敢超过这个数。 即使两家投的一样多,那么第二轮的时候,孙延成也绝对不敢往上加了。 考虑得很全面。 只是没想到孙延成这么保守。 在竞标大会之前,吴光荣观察孙延成那架势,那也是势在必得,绝对不会甘心好好的收入就这么断送了。 谁能想到势在必得,就投四万五啊! 不过,投都投了,世上也没有卖后悔药的。 反正爷仨对于承包以后的规划当中,五万五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还是完全可以有剩余利润的。 承包过来以后,他们就对木器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 首先就是人事问题。 孙延成这个厂长肯定是不能当了,连副厂长也没他的位置。 吴厂长是一把手,下辖两个副厂长,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儿媳。 儿子管生产,儿媳管财务和后勤。 孙延成如果还愿意在木器厂干,还是回大家车间当生产组长,只不过也只能拿计件工资了,因为厂里所有车间都不再单独承包给个人。 也就是说,孙延成从厂里的并列一把手,一下子成了普通工人。 一撸到底的侮辱,孙延成是受不了的,直接不干了。 无非就是一年两千块钱的收入没了呗! 厂里的副会计孙业霞——在承包结果出来以后,就自动算算工资离开了。 当初跟黄秋艳一个车间的时候,孙业霞为难过黄秋艳。 作为同事的那段时间,孙业霞对黄秋艳看得很透,看得出她是个心胸狭窄,有仇必报的人。 现在木器厂成了她们家的,孙业霞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孙玉业的驾照考出来了,一直跟在车上当副驾驶。 厂子成了个人的,他也是立马走人。 石国良因为吴新刚学车那事,还有吴光荣跟梁进仓闹矛盾的时候,石国良站在梁进仓一边,跟吴家父子矛盾很深。 所以虽然他很不甘心,离开木器厂,他堂堂一个转业军人就是个没了工作的状态。 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不干了。 最多就是找二亩地承包下来,种地去。 除了他们这些离开的,还有新进来的。 黄秋艳的父母高调离开了他们村,宣布从此就是夏山镇上的人了。 老两口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来到木器厂负责看大门。 黄秋艳的俩哥哥进厂,负责跑销售。 其他还有黄秋艳的七大姑八大姨,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