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重生北魏末年> 第三百一十五章 祭拜(60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五章 祭拜(6000)(3 / 4)

正儿八经的堂弟,并非高隆之那种冒认的兄弟。 如今淮南七万大军,除少数逃走,其余大多交待在这,淮南陷入前所未有的空虚,高岳担心段韶少年意气,想要趁势南下,完成昔年太武帝拓跋焘饮马长江的成就,便有意前来劝阻。 段韶听了高岳的担忧,开怀大笑,原来他确实有意渡河南下,却并非要饮马长江,而是趁机在淮南劫掠人口物资,迫使进攻豫州的羊侃所部回援,他也不会恋战,立即北返,哪怕已经夺占的城池也愿意尽数放弃,绝不使自己身陷险地,更别提深入梁境,饮马长江。 高岳听说了他的打算,终于放下心来,对段韶表示自己一定会看护好浮桥,以供他回师淮北。 段韶于是与高岳尽快交接了俘虏,又把被他强征来的农人统计姓名,以实现之前承诺到时让高澄为他们免税。 自己则从五万州郡兵中拣选精壮之士一万五千人,联合自己的五千旧部共计两万,经羊鸦仁北渡时的浮桥南下。 其余三万五千人由副将统率,尾随其后接收人口。 段韶领军在淮南北部肆意流窜,烧抢掠夺,胁迫淮南北部民众经浮桥渡河,每日都有大量民众被迫背井离乡,怨声载道,可在东魏将士的刀枪逼迫下,敢怒不敢发作。 劳苦大众只要有一口饭吃,大抵都不敢以性命相搏,况且这些东魏士兵虽然烧屋抢物,但到底没有对妇人下手,这也是段韶在南下前与众将士三令五申强调过。 大家跟随小高王数年,知道他最恨凌辱妇人的军士,死在这条禁令上的人多了去了,也不敢为了小头不顾大头,还算是老实。 建康方面得知羊鸦仁大败,不止身陷贼手,七万大军逃回来的不足万人,无不惊恐。 又得知段韶肆虐淮南,萧衍当即命令羊侃放弃牵制娄昭所部,移师淮南,自己也在建康汇聚兵力,准备与羊侃一同将段韶留在淮南。 不过段韶这人属泥鳅的,滑不熘秋。 他得知羊侃东进,拒绝了娄昭信使转达的合兵共取淮南的提议,他解释道: “相王、大将军战于关中,我等保河南安宁即可,若取淮南,必招致梁人倾国来攻,若陷于此,必要迫使相王、大将军来救,如此岂不是误了关中大事。” 于是段韶在羊侃抵达淮南,建康之兵刚刚渡江的时候,已经挥师北返,只给羊侃等人留下一片狼藉。 淮南北部凡是被攻陷的城池,民众尽数被段韶强行迁走,只有少数人逃到山里躲过一劫。 而退兵时又效彷柔然焚毁六镇,在城中到处放火,许多城池被付之一炬,只剩断壁残垣。 据说萧衍得知消息,气急攻心,在朝堂上喷吐出血来,七十六岁经上这么一出,也就是萧衍生命力强盛,放在别人身上只怕早就一命呜呼。 不过经此一事,南梁东部攻略完全作废,萧衍也随即下令江陵方面退兵,西魏安危只能靠他们自己与萧纪所领蜀兵在正面战场建功了。 而娄昭得到信使回报,也对段韶的冷静感慨不已,他与亲信说道: “阿惠亲近之中,有铁伐如此人才,我又何愁身后事。” 说罢,在东线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心情激荡之余,也忘了高澄当年的劝告,又整上几坛美酒,对酒当歌。 此时,关中对淮南发生的一切事情还并不知情。 高欢、高澄领军渡洛水后,宇文泰与萧纪也移师渭水以南,却并未急于渡河,而是耐心等待东魏大军破绽,再寻战机。 东魏想要堂堂正正互拼消耗,宇文泰可不答应,两家国力相差悬殊,傻子才会顺了他们父子的心意。 而高欢、高澄行至沙苑,也暂时停步。 由当地向导领着,高欢、高澄以及一众曾参与西征的将领来到一处乱葬岗。 坑中白骨累累,数以万计,正是三年前战死的东魏将士与民夫。 高欢悲从心来,不禁老泪纵横,甚至难以站立,高澄不得不上前扶稳了父亲。 随行将领们或真或假也都在痛哭,高澄看着痛心疾首,含泪祭拜的高欢,不知怎的,又想起了战神慕容垂。 当年慕容垂重病,派太子慕容宝领八万大军伐魏,后续又增兵一万八千人为后继接近十万大军。 却在参合陂惨败与拓跋珪,降者四五万人,却被拓跋珪尽数杀死。 七十岁的老战神得知消息,愤恨不已,于是带病出兵。 魏军被打得溃不成军,拓跋珪之弟拓拔虔战死。 拓跋珪听得消息,拔腿就跑。 然而慕容垂行至参合坡,望见被杀的后燕将士遗骸,悲痛不已,就此一病不起死于归途,拓跋珪这个北魏开国之君也因此逃过一劫。 目睹高欢的悲痛,高澄鼻子泛酸,他原本就不同意来此祭拜,就是怕高欢落了跟慕容垂一般的下场,触景伤情,就此殒命。 好在高欢心底似乎有一口气在支撑着他。 当夜,高欢在军中设宴,诸将齐至,但白天祭拜将士遗骸,众人兴致都不高,人人都在强颜欢笑。 “阿六敦,军中无以为乐,请君为我歌。” 高欢打起精神呼唤斛律金道。 高澄闻言神色为之一变,也打起了精神望向斛律金,他隐隐有所猜测。 果然,斛律金痛饮一盏酒,起身用鲜卑语唱道: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歌声悲怅,一曲《敕勒歌》,听得在座六镇将领无不掩泣,高欢也陷入了当年在北疆游猎高歌的美好时光。 高澄没有这段经历,所以他与众人不同,更多的是亲耳听见斛律金高歌《敕勒歌》的激动。 眼见在座将领精神不振,高澄觉得再这样下去,这仗也不用打了。 虽说哀兵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